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规划方案

2019-2021

 

 

 

 

 

 

 

 

 

主管单位:怀宁县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怀宁县农业农村局

编制单位: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99


目录

. 项目概述....................................................................................... 1

1. 项目名称.................................................................................... 1

2. 项目背景.................................................................................... 1

3.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2

4. 规划方案编制单位.................................................................... 3

5. 规划方案编制依据.................................................................... 3

6. 项目规划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4

6.1. 规划建设目标..................................................................... 4

6.2. 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 5

6.3. 规划建设期......................................................................... 6

6.4. 建设意义............................................................................. 6

6.5.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 6

6.6. 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6

6.7. 智慧农业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 6

7. 项目规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6

8. 经济与社会效益........................................................................ 6

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9.1. 发展智慧农业解决经济发展和农村资源有限矛盾问题. 7

9.2. 发展智慧农业解决构建门类齐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问题................................................................................................. 7

9.3. 发展全域智慧农业是实现怀宁政府涉农部门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的需要................................................................. 7

10. 主要结论及建议...................................................................... 8

10.1. 主要结论........................................................................... 8

10.2. 建议................................................................................... 8

11. 专家评审报告........................................................................ 10

.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6

1. 项目建设单位.......................................................................... 16

2. 项目建设单位职能.................................................................. 16

. 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19

1. 建设项目地点.......................................................................... 19

2. 建设地区域自然环境状况...................................................... 19

2.1. 地理位置........................................................................... 19

2.2. 地形地貌........................................................................... 20

2.3. 气候特征........................................................................... 20

2.4. 区域资源........................................................................... 21

2.5. 环境状况........................................................................... 21

3. 建设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21

3.1. 综合概况........................................................................... 21

3.2. 第一产业........................................................................... 22

3.3. 第二产业........................................................................... 22

3.4. 第三产业........................................................................... 23

3.5.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4

. 项目所在地信息化与农业现状................................................. 25

1. 怀宁县智慧城市简介.............................................................. 25

1.1. 综合指挥中心................................................................... 25

1.2. 政务云平台....................................................................... 25

1.3. 城市数据中心................................................................... 26

1.4. 智慧应用........................................................................... 26

1.5. 应用支撑平台................................................................... 26

1.6. 怀宁县数据资源现状....................................................... 26

1.7. 怀宁县联通公司............................................................... 26

1.8. 怀宁县电信公司............................................................... 27

1.9. 怀宁县党校....................................................................... 27

1.10. 怀宁县财政局................................................................. 28

1.11. 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9

1.12. 怀宁县司法局................................................................. 31

1.13. 县融媒体中心................................................................. 31

1.14. 怀宁县卫健委................................................................. 32

1.15. 县文化旅游局................................................................. 34

1.16. 怀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 34

2. 智慧农业发展发展趋势.......................................................... 35

3. 怀宁县农业发展情况.............................................................. 35

. 项目规划总体思路..................................................................... 37

1. 设计原则和策略...................................................................... 37

2. 总体架构.................................................................................. 38

3. 总体目标.................................................................................. 40

. 需求分析与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41

1. 需求分析.................................................................................. 41

1.1.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41

1.2.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42

1.3. 业务功能........................................................................... 42

1.4. 可感知化需求................................................................... 42

1.5. 数据传输需求................................................................... 42

1.6. 数据中心计算存储需求................................................... 42

1.7.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2

1.8. 用户规模预测................................................................... 42

1.9. 摄像机码流信息............................................................... 42

1.10. 数据保存周期................................................................. 42

1.11.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42

1.12. 面向应用场景提供具体功能分析................................. 43

1.13. 管理需求......................................................................... 43

1.14. 农产品追溯管理............................................................. 43

1.15. 农业基础数据................................................................. 43

1.16. 农业标准化数据............................................................. 43

1.17. 视频调度专家会商......................................................... 43

1.18. 生产需求......................................................................... 43

1.19. 科学种植......................................................................... 43

1.20. 解放生产......................................................................... 44

1.21. 提高效率......................................................................... 44

1.22. 运输需求......................................................................... 44

1.23. 流通渠道......................................................................... 44

1.24. 保鲜技术......................................................................... 44

1.25. 信息网络......................................................................... 44

1.26. 市场需求......................................................................... 44

2.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44

2.1. 系统介绍........................................................................... 44

2.2. 建设内容........................................................................... 45

2.3. 主要功能........................................................................... 45

2.4.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46

2.5. 基础大数据平台............................................................... 46

2.6. 平台功能........................................................................... 46

2.7. 权限管理........................................................................... 46

2.8. 日志管理........................................................................... 46

2.9. 预案管理........................................................................... 46

2.10. 二维地图......................................................................... 47

2.11. 干旱洪涝预警................................................................. 47

2.12. 种植区环境监测............................................................. 47

2.13. 土壤墒情监测................................................................. 47

2.14. 病虫害监测..................................................................... 48

2.15. 灾情确认......................................................................... 48

2.16. 灾情推送......................................................................... 48

2.17. 灾情处理指挥................................................................. 48

2.18. 交叉修正......................................................................... 48

2.19. 应急预案......................................................................... 48

2.20. 视频监控......................................................................... 49

2.21. 实时预览......................................................................... 49

2.22. 录像回放......................................................................... 50

2.23. 综合查询......................................................................... 50

2.24. 统计分析......................................................................... 50

2.25. 物联网前端设备介绍..................................................... 50

. 综合应用系统规划建设方案..................................................... 52

1. 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内容.......................................................... 52

1.1. 系统架构要求................................................................... 53

1.2. 统一资源调用................................................................... 53

1.3. 统一存储调用................................................................... 53

1.4. 统一和个性....................................................................... 53

1.5. 功能及界面....................................................................... 53

1.6. 数据中心........................................................................... 53

1.7. 统一数据引擎................................................................... 53

1.8. 完善数据库建设............................................................... 53

1.9. 数据对接........................................................................... 53

1.10. 知识数据库..................................................................... 54

1.11. 多端可安装、可升级..................................................... 54

1.12. 物联网............................................................................. 54

2. 项目需求.................................................................................. 54

2.1. 基础系统功能要求及组成............................................... 54

2.2. 应用系统规划................................................................... 55

3. 网络要求.................................................................................. 56

4. 计算要求.................................................................................. 57

4.1. 系统响应时间................................................................... 57

4.2. 系统支持在线用户数....................................................... 57

4.3. 系统的兼容性................................................................... 57

4.4. 系统易用性....................................................................... 57

5. 存储要求.................................................................................. 57

6. 安全要求.................................................................................. 58

6.1. 访问权限........................................................................... 58

6.2. 防攻击设计....................................................................... 58

6.3. 设备备份和容错............................................................... 58

6.4. 防病毒............................................................................... 58

7.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59

7.1. 设备选型原则................................................................... 59

7.2. 软硬件配置清单............................................................... 60

7.3. 软件配置清单................................................................... 60

7.4. 硬件配置清单................................................................... 64

8. 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65

8.1. 前端配套工程................................................................... 65

8.2. 铁塔基建系统................................................................... 65

8.3. 供电系统........................................................................... 65

8.4. 交流供电........................................................................... 65

8.5. 直流远供........................................................................... 66

8.8. 太阳能供电系统............................................................... 67

8.9. 发电系统配置................................................................... 67

8.10. 系统组成......................................................................... 67

8.12. 防雷接地系统................................................................. 69

8.13. 电源防雷器..................................................................... 69

8.14. 防雷地网......................................................................... 69

8.15. 铁塔及立杆前端防雷地网............................................. 70

8.16. 传输接入系统................................................................. 70

8.17. 指挥及分控中心机房配套工程..................................... 71

8.18. 空间布局......................................................................... 71

8.19. 机房装修......................................................................... 71

8.20. 监控大屏建设方案......................................................... 71

8.21. LCD屏建设方案............................................................. 71

8.22. LED建设方案............................................................. 72

8.23. 供配电及防雷接地系统................................................. 72

8.24. UPS系统.......................................................................... 73

8.25. 电气装置及管线安装..................................................... 73

8.26. 电源防雷系统................................................................. 73

. 大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74

1. 采集整合服务.......................................................................... 74

1.1. 现状分析........................................................................... 74

1.2. 设计思路........................................................................... 74

1.3. 爬取方式........................................................................... 74

1.4. 购买方式........................................................................... 74

1.5. 合作方式........................................................................... 74

1.6. 数据整合........................................................................... 74

1.7. 设计内容........................................................................... 75

1.8. 互联网原始数据采集....................................................... 75

1.9. 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采集............................................... 76

1.10. 其它智慧系统数据采集................................................. 77

1.11. 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采集..................................... 77

1.12. 数据整合......................................................................... 77

1.13. 分步建设......................................................................... 77

1.14. 互联网原始数据............................................................. 77

1.15. 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 77

1.16. 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 78

1.17. 运营方式......................................................................... 78

2. 质控治理服务.......................................................................... 78

2.1. 质量规则........................................................................... 79

2.2. 自动化监控数据流转....................................................... 80

2.3. 数据比对........................................................................... 80

2.4. 数据检测........................................................................... 81

2.5. 数据质量评分................................................................... 81

3. 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城市).................................. 81

3.1. 架构设计........................................................................... 81

3.2. 服务总线........................................................................... 82

3.3. 服务总线架构................................................................... 83

3.4. 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83

3.5. 服务目录........................................................................... 84

3.6. 服务授权........................................................................... 84

3.7. 服务网关........................................................................... 84

3.8. 服务监控........................................................................... 85

3.9. 服务SDK.......................................................................... 85

3.10. 数据挖掘......................................................................... 85

3.11. 数据预处理..................................................................... 86

3.12. 挖掘分析......................................................................... 87

3.13. 知识评估......................................................................... 87

3.14. 数据超市......................................................................... 88

3.15. 数据多维展示................................................................. 88

3.16. 数据检索......................................................................... 89

3.17. 数据订阅......................................................................... 89

3.18. 数据评分、评论............................................................. 89

3.19. 数据可视化..................................................................... 89

3.20. 地图................................................................................. 89

3.21. 图表................................................................................. 90

3.22. 数据统计......................................................................... 98

3.23. 数据反馈......................................................................... 99

4. 数据开放服务.......................................................................... 99

4.1. 数据开放目录管理........................................................... 99

4.2. 目录设计........................................................................... 99

4.3. 系统间开放....................................................................... 99

4.4. 对外开放........................................................................... 99

4.5. 据开放目录的梳理..................................................... 100

4.6. 数据开放加工机制......................................................... 100

4.7. 数据再整理..................................................................... 100

4.8. 数据失真......................................................................... 101

4.9. 数据开放方式管理......................................................... 101

4.10. 数据服务....................................................................... 101

4.11. 建模服务....................................................................... 101

4.12. 数据开放生命周期管理............................................... 102

4.13. 数据规划设计............................................................... 102

4.14. 数据运行维护............................................................... 102

4.15. 待发布数据集............................................................... 102

4.16. 数据集目录查询........................................................... 102

4.17. 数据集更新................................................................... 102

4.18. 数据集目录修改........................................................... 103

4.19. 数据集目录下线........................................................... 103

4.20. 数据集目录删除........................................................... 103

4.21. 数据绩效评价............................................................... 103

4.22. 数据开放授权管理....................................................... 103

4.23. 开放服务管理机制....................................................... 104

4.24. 数据目录申请流程....................................................... 104

4.25. 数据集目录完善........................................................... 104

. 系统运维方案........................................................................... 105

1.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105

1.1.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105

1.2.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06

1.3.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106

2. 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107

2.1. 服务宗旨......................................................................... 107

2.2. 私有云IDC服务体系架构............................................ 107

2.3. 组织管理模式层............................................................. 107

2.4. 制度规范层..................................................................... 107

2.5. 技术支撑层..................................................................... 107

2.6. 体系建设内容................................................................. 108

2.7. 组织模式......................................................................... 108

2.8. 管理制度......................................................................... 108

2.9. 管理流程......................................................................... 109

2.10. 绩效考核....................................................................... 109

2.11. 运维费用....................................................................... 109

2.12. 技术支撑....................................................................... 110

3. 私有云IDC中心运维服务内容........................................... 110

3.1. 基础设施运维服务......................................................... 110

3.2. 安全管理.......................................................................... 111

3.3. 网络安全接入服务......................................................... 112

3.4. 内容信息服务................................................................. 112

3.5. 综合管理服务................................................................. 112

3.6. 及时响应服务................................................................. 112

3.7. 巡检服务......................................................................... 112

3.8. 突发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预案..................................... 114

3.9. 运维服务目录................................................................. 115

3.10. 云运维术语................................................................... 116

4. 私有云IDC中心监控方案和排障方法............................... 117

4.1. 有效支持多种监控类型................................................. 117

4.2. 安全可靠的监控手段..................................................... 117

4.3. 监控分类......................................................................... 117

4.4. 服务器监控..................................................................... 117

4.5. 数据库监控..................................................................... 118

4.6. 应用层服务..................................................................... 118

4.7. 排障方法......................................................................... 118

5. 体系建设的效果分析............................................................ 119

5.1. 领导放心......................................................................... 119

5.2. 业务用户放心................................................................. 120

5.3. 工作人员放心................................................................. 120

. 市场化运营方案....................................................................... 121

1. 平台价值................................................................................ 121

2. 商业创新模式........................................................................ 121

2.1. 商业模式创新................................................................. 121

2.2. 基于全域智慧农业平台大数据的商业创新模式方向. 121

2.3.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对象洞察与营销策略................. 121

2.4.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类型......................................... 122

3. 管理及运营支撑.................................................................... 123

3.1. 锁定信息化运营............................................................. 123

3.2. 明确IT主体和业务主体............................................... 123

3.3. 用互联网数据打造第二轨,用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第二轨................................................................................................. 123

3.4. 高并发下的数据安全保障............................................. 124

4. 运营体系规划........................................................................ 124

4.1. 打造第二轨数据资产管理发挥数据价值................. 124

4.2. 完善组织架构深入推进平台大数据能力的建设和运营................................................................................................. 124

4.3. 利用大数据处理架构拓展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思路. 125

4.4. 区隔数据热度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和应用................. 125

4.5. 通过分层服务向专业系统提供多样的数据分析服务................................................................................................. 125

十一. 项目招标方案....................................................................... 126

1. 建设模式................................................................................ 126

2. 招标范围................................................................................ 126

3. 招标方式................................................................................ 126

4. 招标组织形式........................................................................ 126

十二.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27

1. 环境影响分析........................................................................ 127

2. 环保措施及方案.................................................................... 127

3. 消防措施................................................................................ 128

4.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128

4.1. 职业安全......................................................................... 128

4.2. 职业卫生......................................................................... 129

十三. 节能分析............................................................................... 130

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130

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30

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130

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130

十四.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32

1. 领导和管理机构.................................................................... 132

2. 项目实施机构........................................................................ 132

3. 运行维护机构........................................................................ 132

4.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132

5. 人员培训方案........................................................................ 132

5.1. 面向管理人员的培训..................................................... 132

5.2. 面向业务骨干的培训..................................................... 133

5.3. 面向技术人员的培训..................................................... 133

5.4. 面向一线人员的培训..................................................... 133

十五. 项目实施进度....................................................................... 134

1. 项目建设期............................................................................ 134

2. 实施进度计划........................................................................ 134

2.1. 启动阶段(2019年).................................................... 134

2.2. 提升阶段(2020年).................................................... 134

2.3. 完成验收阶段(2021年)............................................ 135

十六.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36

1. 模式说明................................................................................ 136

2. 费用估算的有关说明............................................................ 136

3. 相关费率说明........................................................................ 136

3.1. 服务费............................................................................. 136

3.2. 传输链路及网络使用费................................................. 136

4. 项目总费用估算.................................................................... 137

5. 项目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估算................................................ 137

5.1.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构成..................................... 137

5.2. 直接人力成本构成......................................................... 137

5.3. 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 137

5.4. 间接人力成本构成......................................................... 138

5.5. 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 138

5.6. 毛利润构成..................................................................... 138

5.7.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 138

5.8. 测算过程......................................................................... 138

5.9. 规模测算......................................................................... 138

5.10. 功能点计数................................................................... 138

5.11. 规模调整....................................................................... 139

5.12. 工作量测算................................................................... 139

5.13. 基本原则....................................................................... 139

5.14. 测算公式....................................................................... 139

5.15. 费用测算....................................................................... 140

5.16. 依据工作量测算........................................................... 140

5.17. 依据规模及规模单价测算........................................... 140

6. 项目运营费用估算................................................................ 141

7.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141

十七. 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42

1. 经济效益分析........................................................................ 142

1.1.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142

1.2.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142

1.3. 提升特色品牌影响力..................................................... 142

1.4. 为涉农企业(农户)增收............................................. 142

2. 社会效益分析........................................................................ 142

2.1.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142

2.2. 提高农业就业人数......................................................... 143

2.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43

3.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143

十八.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4

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44

1.1. 风险识别......................................................................... 144

1.2. 集成风险......................................................................... 144

1.3. 技术风险......................................................................... 144

1.4. 管理风险......................................................................... 144

1.5. 质量风险......................................................................... 145

1.6. 风险分析......................................................................... 145

2. 风险对策和管理.................................................................... 145

十九. 附件....................................................................................... 147

1. 网络架构图............................................................................ 147

2. 费用估算详表........................................................................ 148

 


一.   项目概述

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

2.   项目背景

201906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指出发展乡村信息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201812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编制高端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图,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对接重点用户,形成研发生产与推广应用相互促进机制,实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建设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等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进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云农场建设等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

20163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之后,国务院先后又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658号),一再强调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增产等技术攻关,推广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品种和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改善农业重点实验室创新条件。发展现代种业,开展良种重大科技攻关,实施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行动计划,建设国家级育种基地,培育壮大,育种繁殖推进一体化的种业龙头企业。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健全和激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等融合。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增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涉农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响应国家“互联网+”政策,怀宁县政府县长余学峰于2019112日在怀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多措并举抓振兴,着力建设富美乡村,实施“蓝莓+物联网”全域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全面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突出抓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

怀宁蓝莓晋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蓝莓之乡。

全力打造蓝莓全产业链,把怀宁建设成长三角最大的蓝莓种植区、深加工交易集散研发中心,怀宁县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蓝莓+物联网”全域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具体建设目标为“1+2+3+5+N ”, 即一个目标两个任务三个主体五项新技术N个全域智慧农业子系统。

一个目标:构建怀宁全域农业整体框架;

两个任务:打造基于蓝莓的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打造国家级蓝莓种植标准体系;

三个主体:服务政府,服务蓝莓协会,服务种植户;

五项技术: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云计算;

N个系统:物联网基础管控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中台、智慧蓝莓子系统等;

在项目实施中要做到全域农业智慧三化:特征标准化、销售电商化、质量安全化。

智慧三化是整个全域智慧农业平台在针对民生顶层设计的重要指导。

特征标准化是指蓝莓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标准能够统一标准,包括育苗、生产、采摘运输、加工、生产等。

营销电商化是促进蓝莓种植推广的重要途径,是需要集思广益,结合各方面的需求和经验,打造蓝莓产业电商的重要途径,未来也要能够以同样的方法应用到水稻等其它经济作物智慧化生产上面去。

质量安全化是整个农业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是政府及消费者最关心的方面,也是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生一起质量问题,将对整个产业的带来灾难性影响。

3.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建设单位:怀宁县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黄汪国

地址:怀宁县高河镇振宁路292

邮编:246121

电话:05564632301

4.   规划方案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1.4.1-1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质说明

证书名称

发证单位

证书等级

证书有效期

工程咨询单位甲级资信证书(电子、信息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甲级

2021929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

甲级

2020 2 15

工程勘察资质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

甲级

2020 4 17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资质证书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壹级

2019 10 7

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服务备案证

广东省公安厅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委员会

/

2021914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020116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

/

2020116

安全生产许可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202098

 

5.   规划方案编制依据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规划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3)《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4)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5)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一号文件);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一号文件);

8)《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 号);

9)《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

10)《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年)》;

11)《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3733号);

1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发改高技〔2013266号);

13)《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986号);

14)《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544号);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76号);

16)《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8)《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改革委令)》;

19)《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规划》等文件;

20)《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

21)《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号);

22)《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23)《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

24)《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25)国家、地方及有关行业的相关规定;

6.   项目规划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1.  规划建设目标

1)提升农业产业管理及服务能力

在产业资源管理、全程质量监管、农业生产管理、产销平衡、社会化农技服务、农业金融服务、产业风险管控、决策分析等管理和服务方面着力打造。

2)促进三产融合提质增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现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交易、金融等方面数据共享,全产业运行高效协同、订单驱动、全程可视,提升产业链的效率、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

3)提升怀宁县农业品牌影响力及品牌农业引领能力

推动市场倒逼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信息化升级、产业升级,促进企业生产的标准化、产业化,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商品价值。

4)提升农民持续增收能力

建立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尤其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接全国新零售渠道,建立持续、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实现订单农业、优质优价。

6.2.  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期建设规模为怀宁全域智慧农业定制化系统开发、基础网络建设和物联网末端设备。

怀宁全域智慧农业定制化系统开发,本期共计需开发系统30套,按类型可分为:

l  支撑系统:智慧农业质量监管溯源平台、智慧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无人机智慧调度系统、智慧农机作业管理调度系统、智慧灌溉管理系统、智慧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农业知识专家平台、农业生产过程统一监管平台;

l  大数据: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全域农业智慧服务平台、智慧农业数据中台、农业遥感大数据系统、测土配方智能施肥系统、农业防灾减灾预警系统、互联网农业信息舆情监测系统;

l  产业规划:智慧蓝莓管理系统、智慧水稻管理系统、智慧水产养殖管理系统、智慧畜牧管理系统、智慧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l  展示系统:全域智慧农业大数据驾驶舱;

l  消费者服务:5G+AR营销展示产品体验系统、农业电商平台、阳光休闲农场系统、数字展馆;

l  展馆系统:蓝莓公主控制系统、如影随形地面互动投影系统;

l  蓝莓大市场:全域智慧农业市场管理系统;

l  服务系统:智慧农业统一门户系统、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2. 基础网络建设具体为5G/4G NB 基础网络建设,本期共计建设5G 宏站/数字化室分20个,4G宏站4个,NB-IOT宏站196个,市县乡专属机房改造升级1个,传输基站3个,基站传输接入新建 24 芯光缆 249.50 皮长公里,48 芯光缆 7.7 皮长公里,其中架空光缆 244.80 公里,敷设管道光缆 12.40 公里, 合计6357.60 纤芯公里。

3. 物联网末端设备建设具体为环境监测系统、智慧灌溉系统、监控系统、植株监测系统需要硬件设施数量根据具体种养需要来确定。

6.3.  规划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

6.4.  建设意义

6.5.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的使用,农田信息能够实时自动传输到农业管理人员的眼前,实现了农民和农田的有机互联,进一步通过标签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仓储和运输,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监控,实现食品安全,同时农田信息的获取和联网还能够实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方便区域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和农业自动化。

6.6.  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显着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管理水平,在农业生产环节,利用农业智能传感器实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利用自组织智能物联网对采集数据进行远程实时报送,为农作物大田生产和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不仅可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可提高水资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6.7.  智慧农业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

在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跟踪、溯源和可视数字化管理,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实行智能监控,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的数字化物流,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

7.   项目规划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三年总投资1.5亿,政府投资约1.2亿,基础通信运营商投资约3000万元左右。

一期项目计划投资3200万左右。

8.   经济与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能够有效提升怀宁县全域农业的资源整合、共享利用与业务协作能力,为农民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智能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均非常明显。

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1.  发展智慧农业解决经济发展和农村资源有限矛盾问题

怀宁农业基础信息化设施建设薄弱,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农业科技不到位,仍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再加上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农业产业化水平仍偏低,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政府支持农业的政策空间逐渐缩小,农民素质不高,发展前景受限制,导致农产品利润空间压缩,而农业关系我们的吃饭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其基础地位只能加强决不可动摇。为解决这个矛盾,使农业发展能够尽快适应和跟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步伐,需要我们寻求最佳的农业发展方式。智慧农业则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改造并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物质、能量梯次和智慧使用系统,尽最大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把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实市情决定了怀宁农业的持续发展,不能把立足点放在扩大外延上,而是要走内涵挖潜的资源集约型的智慧农业道路,全方位提高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进入一个良性智慧的轨道。

9.2.  发展智慧农业解决构建门类齐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问题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对传统农业进行全方位改造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组织的现代化和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善等,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标志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实施智慧农业恰恰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怀宁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要素齐全,农业区位条件优越,如何使不同农业门类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链条合理结合,转化为最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最小的环境压力,发展智慧农业恰恰是最好的抓手。以智慧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将强力支撑怀宁现代农业示范市的率先创建

9.3.  发展全域智慧农业是实现怀宁政府涉农部门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的需要

以人为核心的传统农业监管和信息服务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覆盖面积有限,难以满足信息时代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需求。通过发展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农业,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综合信息服务、互联网舆情监测、农业防灾减灾、5G无人机巡查情景展现等在线化和数据化,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农民提供海量的农业信息,大幅提升农业管理和信息服务效能,促进怀宁农业经济高效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有助于打造怀宁农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10. 主要结论及建议

10.1.      主要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是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更准确快捷配置资源、更大程度降低能耗,最终达到提升农业信息化整体发展和农民幸福感的目的。同时,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将有力推动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处理的云服务模式投入商用,使农业从业者能够更便捷、低成本地使用公共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业企业经营的成本。

项目社会效益良好,抗风险能力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具有可行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且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技术方案先进、成熟、可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10.2.      建议

为保障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发挥应有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统一的协作协调机构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建改造内容多,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建议由怀宁县人民政府牵头,各单位配合,建立一个有效地组织协调机构,以保证怀宁县全域智慧农村项目顺利进行。

(2)  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内容繁多,应该按照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实现本系统尽快启用。

(3)  加强维护服务监管

加强设施设备专业管理人员和养护人员的培训;确实管理维护好应用系统设备,并定员定期检查维修,以保证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

(4)  加强培训、演练,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系统是一个多技术融合的系统,对系统运行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要对新上岗或换岗的职工加强培训,同时定期组织该应用系统运行演练,提高系统的应用和运行效率。


 

11. 专家评审报告

二.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怀宁县农业农村局

2.   项目建设单位职能

1)综合管理岗位

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党建、党风廉政、宣传思想、意识形态、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新闻宣传等工作。承担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和职称评聘、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组织编制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农业资源调查,承担现代农业示范区协调管理工作;提出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和方向及重大项目布局方案;承担财务管理、采购等工作。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科技管理岗位

拟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和综合协调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风险评估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承担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发布的工作;指导农业质量体系认证管理;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管理工作,实施认证和质量监督;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与监督;负责农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负责组织农业投入品监管,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和农资打假工作;牵头组织农业立法、普法、综合执法工作。

组织拟订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资源环境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规划、计划及有关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和农村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规划制定、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指导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承办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指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组织农业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指导农业教育工作;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指导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牵头承担农业外来物种管理的有关工作;指导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意见。

3)种植业和农业机械化管理岗位

拟订种植业、种子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业标准化生产;拟订种植业、农作物种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提出种植业及农作物种业科研、技术推广项目建议,承担重大科研、推广项目的遴选及组织实施工作;农作物种子(商品草种、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植物检疫(种子产地检疫及农产品调运检疫);组织监测发布植物疫情,组织农情调度;监测种植业灾情,组织救灾种子储备和调拨,提出种植业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种植业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测防控;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测防控;组织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负责农作物品种审定新品种保护及开发利用;负责肥料、农药登记及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开展耕地质量管理,指导发展节水农业;组织农作物品种管理、种子质量监督、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承担农作物种植南繁管理。承担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拟订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规划、标准、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和重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指导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维修等工作,指导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按照自治区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组织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组织实施农机产品试验鉴定,组织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指导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承担农业机械化信息和统计相关工作;承担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书核发等。

4)农村经营管理和农产品加工管理岗位

研究提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组织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纠纷仲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指导开展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工作;指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促进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资产资源资金管理;指导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村级债权、债务清理工作。

提出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拟订农产品营销促销发展规划、计划,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承担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工作;负责统筹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协调推进农业信息化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市场预警;负责跟踪采集、分析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供求和运行情况;负责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预测并发布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村经济信息。

拟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区域合作和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指导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拟订引导农民创业的规划计划,组织开展示范工作;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相关外经外贸工作;拟订休闲农业发展政策、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休闲农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体系建设。

5)农村环境综合管理岗位

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政策、措施等,负责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农村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信息的统计,指导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指导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等发展;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指导农村精神文明和优秀农耕文化建设。推动落实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等。

6)农田建设管理岗。

起草农田建设政策及发展规划。拟订农田建设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农田建设项目需求建议。承担耕地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参与开展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整治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三.   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

1.   建设项目地点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位于怀宁县。

 

图3.1.1-1怀宁县地图

2.   建设地区域自然环境状况

2.1.  地理位置

怀宁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前沿,安徽省西南部。东部以大龙山麓、集贤关口与安庆市为邻;东南部的培文洲、海口洲与东至县隔江相望;西部以茶棚岭、白石桥与太湖县接壤;西北部以育儿、太庙、檀桥、小市港、小畈、大洼、山湖均与潜山县毗连;南部李店、大漳湖、湖沧与望江县交界;北部以泥河、人形河、双车与桐城市隔河为邻。介于东经116°28′—117°03′,北纬30°20′—30°50′之间,东西宽54.48千米,南北长51.48千米,总面积1514.6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14%

2.2.  地形地貌

怀宁县处于长江平原区的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湖泊亚区。长江东临,大沙河界北,皖河贯穿西南。大别山南麓余脉分两支进入县境:一支由潜山县公盖山进入县境东部,经新安岭、公共岭逶迤于高楼岭处拔地而起,为独秀山(海拔390米),再向东南延伸,构成以横山(海拔227米)、桑山、花山、黄山(海拔216米)、官山(海拔264米)、金山(海拔433米)、狮山(海拔255米)、俚子尖(海拔253米)、大雄山、百子山(海拔437米)、瘌痢尖(海拔247米)、张斗岭、石镜山、月形山、西马鞍山(海拔169米)、东马鞍山(海拔164米)、犁头尖(海拔295米)、乌秃岭、大龙山、磨山(海拔297米)、寨基山、硖山和泉水山等为主体的浅山地区;另一支由太湖、望江县交界处的香茗山入县境西部,形成以龙王山(海拔213米)、王居山(海拔266米)、腾云山、大塘山脉组成的丘陵地区。因而形成县境东部是群山逶迤的浅山地区,最高峰为大龙山三县尖,海拔697米;中部是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区,一般海拔在30400米之间;西南部是沿江、沿河圩畈平原区,海拔最低的红星乡、巨网乡只有1020米左右,东北高于西南,中间高于两侧的地势。其自然区域大致分为三类:

浅山地区:分布于县境东部和中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5%

岗地丘陵地区:分布于县境中部和西北部,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2%

圩畈平原区:分布于沿江、皖河、皖水、珠琉河以南和大沙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5%。区域内地势平坦、低洼,河湖交错,圩洲相间。

2.3.  气候特征

怀宁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雪期短的特点。

春季始、终日分别为每年316日和520日,历时66天。回暖较快,但冷暖气流交替频繁,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季平均气温为15.9℃,极端最高气温为34.3℃(198052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4℃(1976320日),变幅35℃左右。本季内风向多变,但常以东北风为主。全年月平均雨日11天,本季月平均15天。

夏季始、终日分别为每年521日和925日,历时128天。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孟夏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这一时期,雨量集中,大雨、暴雨多,时有洪涝发生。湿度大,衣服、食品易于上“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为仲夏期,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热天气,局部有雷阵雨,温度高,日照强,蒸发量大,是一年中的最干热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季夏末期,时受台风影响,伴有强度不等降雨过程及大风。

秋季始、终日分别为每年926口和1120日,历时56天。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少雨、始雾,是本季的主要特征。由于北方冷空气影响逐渐明显,气温缓慢下降,至季末渐冷,偶有霜雪出现。

冬季始、终日分别为每年1121日和次年的315日,历时115天。小雪之后,即进入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季平均风速3.3/秒,最大风速20/秒,由于北方强盛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多晴冷天气。季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气温-15℃,多年日最低气温≤0℃的平均天数约41天。

2.4.  区域资源

怀宁历来被称为江北鱼米之乡,拥有耕地48万亩、山场50万亩、水面18万亩,是全国商品粮大县、全国商品猪基地县、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县、全省畜牧业十强县;境内有铜、铁、无烟煤、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30多种矿产。近年来大力发展蓝莓种植,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规划到2020年,全县蓝莓种植面积不少于5万亩,打造蓝莓之乡,努力把怀宁建成全国知名的蓝莓产业发展优势区和以蓝莓元素为主的重要休闲旅游区。

2.5.  环境状况

怀宁县环境优良。怀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中部百强”,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中国面点师之乡”、“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安徽省平安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等多项殊荣,十一度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3.   建设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3.1.  综合概况

2018年,怀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5.3%。第二、第三产业对县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5%18.5%,分别比上年提高8.1-7.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863.428.6。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34655元,比上年增加3649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58814/人。

2018年,怀宁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8%。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5.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3%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0.9%。全年5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2个,比上年增加45个,同比增长42%

2018年,怀宁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7.0%;工商税收16.5亿元,增长10.5%。财政预算支出35.0亿元,增长10.9%。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5.9亿元,增长13.7%;医疗卫生支出5.4亿元,增长1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0亿元,增长0.3%

3.2.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18年,怀宁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5520公顷,比上年减少2500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47080公顷,减少1293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860公顷,减少46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1.80万吨,比上年减少4.2%;其中,夏粮1.2万吨,增长0.5%。油料产量3.02万吨,增长8.1%;棉花产量3711吨,增长4.0%

畜牧业

截至2018年末,怀宁县生猪存栏19.3万头,较上年增加1.9万头;全年生猪出栏30万头,增长4.3%。肉类总产量42974吨,比上年增长1.5%;禽蛋产量14280吨,增长4.0%

渔业

2018年,怀宁县水产品产量26824吨,增长1.5%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怀宁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农用拖拉机15176台,比上年增长0.4%;农业收获机械433辆,比上年增长4.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748吨,减少0.1%。农村用电量12159万千瓦时。

3.3.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18年末,怀宁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96户,比上年净增3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规模工业中,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6.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6.6%、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减少8.4%、其他企业增加值减少5.3%。规模工业涉及31个工业行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有28个,其中增速超过10%以上的有26个。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37.9%,比上年增长40.4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41.3亿元,增长20.4%;实现利税51.3亿元,增长34.2%;利润39.1亿元,增长41.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9%

建筑业

2018年,怀宁县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建筑业利润总额0.5亿元,增长5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0.5万平方米,增加29.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1.5万平方米,增加24.5万平方米。

3.4.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8年,怀宁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3亿元,增长18.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3亿元,增长11.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3.1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9.2亿元,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1.6%。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日用品类增长21.2%;化妆品类增长14.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4%

对外经济

2018年,怀宁县进出口总额80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出口7643万美元,增长14.9%;进口394万美元,增长85.8%。实际利用外资144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5%

房地产业

2018年,怀宁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1%。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2.2%。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7%;商品房销售面积49.1万平方米,增长28.2%

邮电通信

2018年,怀宁县邮电业务总量18400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063万元,增长4.0%;邮政业务总量11337万元,增长9.8%。截至2018年末,怀宁县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移动电话39.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2万户。 [3]

旅游业

2018年,怀宁县接待海外游客1380人次,比上年增长15%;接待国内游客370万人次,增长15.6%。旅游总收入22.5亿元,增长15.4%。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3万美元。年末共有旅游景区和文物保护区4个。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怀宁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37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9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40.1亿元,增长8.4%;住户存款289.9亿元,下降15.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9.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6.2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短期贷款81.1亿元,增长11%;中长期贷款116.3亿元,增长15.6%,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34.1亿元,增长33.4%

保险业

2018年,怀宁县财产保险公司(人保)保费收入6037万元,赔付5827万元;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139万元,业务赔款和给付总计6724.4万元,其中给付支出6181.4万,赔款542.9万元。

3.5.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至2018年末,怀宁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37102人(其中:在职27101人、退休10001人),同比增长2%;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职工14540人(其中:在职9831人、退休4709人),同比增长1.4%。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472人。全县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39.0722万人,下降2.7%;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584207人,下降1.6%。年末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800人、农村居民16882人。

 

四.   项目所在地信息化与农业现状

经怀宁县农业农村局调研,怀宁县信息化尚处于起步和布局阶段,怀宁县农业现状目前还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具体如下:

1.   怀宁县智慧城市简介

立足“智慧怀宁”,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建设两中心(综合指挥中心、城市数据中心)和两个平台(政务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并逐步建立覆盖全县、资源共享的智慧应用系统,形成体制顺畅、职责明晰、机制灵活、法制完善、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动态监控城市运行状态,为政府管理服务提供决策信息,为公众提供便捷服务。

怀宁县智慧城市一期工程提升了怀宁县信息化的水平;提高怀宁县城市管理、社会综治、党建工作的效率;提升数据对领导决策的支撑能力;节省怀宁县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怀宁县智慧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规划建设打下了坚定基础,提供了有效支撑。

1.1.        综合指挥中心

按照资源共享的理念,打造综合指挥中心,满足城管执法、应急指挥、综合会商等多方面需求。综合指挥中心选址定在新行政服务中心四层东部,建筑面积约327平方米。

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大屏显示系统、综合视频会商系统(与公安、司法、水利、环保、消防等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对接)、图像监控系统、综合图像接入系统(与公安天网工程进行对接)、城管呼叫中心、综合监控座席(城管、协同政务等)。

1.2.        政务云平台

机房选址在新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规模在145平米左右(包括电源室、设备间、监控室各一间),按照B类机房要求进行建设,并具备一定的扩容能力。

计算资源满足计算资源的共享和后期按需分配要求,结合近期功能需求新增服务器、存储设备和虚拟化软件。近期配置的安全设备可满足等保二级的要求。网络环境实现政务外网、互联网、视频接入专线等接入要求,并考虑出口链路的冗余。

1.3.        城市数据中心

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数据集成服务系统、数据分析挖掘系统和数据资源库。数据主要来源为市社管数据中心,结合自身应用进行补充完善,规范数据标准,构建法人、自然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打造面向城市管理、党建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主题库。

1.4.        智慧应用

一期工程重点建设智慧城管、社会治理、智慧党建三个应用。其中智慧城管应用主要面向城管执法局,在县城17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内,基于三维地理信息实现智能化城管、综合指挥、智能终端管理、综合执法管理、智能决策等应用。社会治理系统面向县政法委,提供基于网格化的社会综合治理、维稳管理、社区事件管理等功能。智慧党建系统主要针对县组织部,提供党建工作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党员发展管理、党务信息管理、党建责任管理等功能。

1.5.        应用支撑平台

按照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建设统一用户管理平台、综合地理信息应用平台、综合展示平台等智慧城市基础应用。其中综合展示平台实现对智慧城市关键应用的数据,通过表格、报告、图形、地理信息、实时定位等数据进行多种方式展示,增强对各级行业监管协调能力;对行业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提高县政府对全县整体运行状况的了解和掌握。

1.6.        怀宁县数据资源现状

1.7.  怀宁县联通公司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91月份以来,怀宁县联通分公司积极向省、市分公司申请网络建设项目基金,对黄墩、腊树、雷埠、江镇、洪镇等丘陵区域山区实现全面布局3G4G网络覆盖,形成热点地区4G网络覆盖,3G网络语音打底覆盖。同时申请县乡波分环网建设基金,形成100G环网,解决网络传输瓶颈,为5G网络建设打下传输基础。申请建设乡镇一级数据网建设,为乡镇一级数据网络覆盖实现带宽扩容,网络投资向贫困村倾斜。截至目前,怀宁联通共完成L1800 4G站点197个,L900 4G站点6个,UL900双模站点4个,W2100 3G 186个,U900 3G站点55个,实现光纤到户接入端口占比超过90%。针对贫困村、丘陵山区村庄等薄弱环节,增加4G站点覆盖,实现县域内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

大力配合实施“皖企登云”计划:怀宁县联通公司积极配合《“皖企登云”行动计划(2018-2020),安庆市联通公司、怀宁县联通公司于20188月联合县经科委在全市率先召开怀宁县“皖企登云行动”动员暨业务培训会议,有156名规上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还邀请到腾讯云部署工程师、省联通“云培训”专家庄涛为156名规上企业负责人现场授课,通过对“登云”概念、内容的解释说明、业务指导和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提升企业“登云”的意识,强化企业使用云业务和对接云资源的能力,提高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动能和竞争力。

安全等保驾护航:联通公司是全国185家具有等保测评资质的其中一家,并且是运营商中唯一一家具有该类资质的企业。

1.8.  怀宁县电信公司

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城域网出口带宽400GFTTH端口60000个,通信光缆5500KM4G基站180个,本地云资源池5000核。

需求:进行5G网络建设与规划,尤其5G站点规划选址。

云平台现状:拥有天翼云公有云平台,云资源具备三级等保、异地灾备;拥有安庆市本地行业云平台,云资源具备三级等保、异地灾备。目前入驻云平台的有:怀宁县政府网站、怀宁县政府公文系统、怀宁县教育局网站等。

数据安全现状:所有数据在云平台承载,具备可信云认证、可信政务云认证、三级等保、异地灾备。

1.9.  怀宁县党校

1.县委党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党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普及,县委党校建成校园计算机网络,为党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党校积极将信息技术引进到基本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党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软硬件建设,以及更新、维护费用,起点较高、投入较大,党校缺乏纯熟的信息化建设软件技术,也缺乏一流的硬件设施,党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 高精尖信息技术人员短缺。党校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大部分技术人员只能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应用,没有熟练掌握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认知、网络建设、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

3.县委党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1)信息化网络应用于教学,建设远程教学网络平台。

要把科研管理中的课题管理、申报立项、科研成果,教学管理中的远程教学网络资源选择、教学方案、教学专题、教学反馈、教学交流等都纳入信息化网络系统当中去。在主体班教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课堂中大胆引进视频、在线对话、讲座录像等,尝试在主体班的讨论交流课中开展网络视频会议、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在结业考试中采用远程监考、电子阅卷等手段,在课后反馈中运用网络交流平台、网络教学视频回看等方法。

2)高度融合信息资源 ,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

党校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通过建立教研、管理等主题不同的模块,在统一的信息服务综合处理平台上,实现共享型数据和多载体资源的统一管理。要对党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行重新布局和设计,使党校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提供便捷的网络资源服务。分层设计好通信网络、系统服务、网络管理等方面的配置,使网络结构科学、合理,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信息内容满足用户对主体班学习内容、成绩查询、相关视频文本资料、学术前沿动态等各方面信息的需求。

3)着力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着力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操作水平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至关重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或技术服务的外包。也可以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实践,使他们掌握网络实际问题的常用办法,提高他们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能力,提高党校公技人员的信息素养,着力点是在信息化基础理论和一般应用能力培训的基础上。

1.10.      怀宁县财政局

1、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

业务系统设施主要包括核心交换机、虚拟化业务交换机、虚拟化存储交换机、办公区防火墙、服务器区防火墙、入侵防御、外联单位交换机、内网办公区交换机、移动预算单位交换机、电信预算单位交换机、联通预算单位交换机、非税路由器、堡垒机、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备份系统、虚拟化服务器等设备。

机房系统设施主要包括机房视频监控、机房环境监控、UPS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系统、门禁系统等设备。

2、数据资源现状

数据中心是由4台服务器、2台虚拟化业务交换机、2台虚拟化存储交换机组成的VMware vSan架构平台,分布式存储日常各类业务数据,具备主机冗余、数据冗余、资源灵活分配等特点。

3、业务应用系统现状

各业务系统均通过专线专网访问,保证数据的安全。各业务系统部署在数据中心VMware vSan架构平台上,保证业务应用系统的高效、稳定。

4、数据安全现状

网络方面:已彻底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并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入侵防御等安全设备,在网络层面保证数据安全;

主机方面:由4台服务器组成VMware vSan架构平台,在主机层面保证数据安全;

数据方面:备份系统对重要服务器文件定时增量、完全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

1.11.      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1.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及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现状、问题及需求;

根据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稳步推进我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和平台电子化工作,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一律平台化、电子化、信息化,提高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效率,使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公平、公正。截止当前,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使用的信息化平台为: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网(网址为:http://aqggzy.anqing.gov.cn/)、宜采商城(网址为:http://183.167.246.181:7001/aqshop/),该系统平台管理和维护权限归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所有,相关技术支持分别由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先特网络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开展的业务(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定点抽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宜采商城)均逐步采用网络全流程,业务产生的相关数据资源全部储存于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系统,机房所属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据安全、业务系统运行和维护由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进行,我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取和使用。

2.信息化工作相关制度、规定、规范等制定情况;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遵循“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转变职能、创新监管,统筹推进、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协助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统一规范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截止当前,已全面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基本实现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六统一联”。

为了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优化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在我县已出台的各种制度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了《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系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提升数据管理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3.在智慧城市、信息化、网络化及数字化等方面的规划、行动计划、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

1.深入探索异地评标,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跨区域互联共享,挖掘数据资源价值。

为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一体化建设,实现项目信息、交易主体信用信息等资源的互联共享,在安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指导下,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推动异地评标工作。跨地市异地远程评标,全面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差别和时空限制,实现各地评标专家、评标场所、监管等资源共享,克服了地区评标专家资源不均衡问题,为投标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评标质量。截止当前,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顺利完成了多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跨区域异地评标,并且在异地评标工作上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不断的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

2.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政务公开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基层政务公开能力和政务服务水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国办发〔201797号)、《关于做好各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制定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公开办〔20191号)等文件精神,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根据《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省级统筹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等文件要求,结合当前县公共资源交易现状,积极认领、编制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认真研究政务公开目录,并开通安徽政务服务网网上办事窗口,拓宽信息公开渠道,简化办事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透明化管理,提高公共资源配置质量。

按照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的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怀宁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定点抽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宜采商城等多领域的公开事项,并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补充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公开事项的审查、发布、反馈机制,狠抓督促落实,加强协调配合,科学管理,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务信息的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

1.12.      怀宁县司法局

怀宁县司法局拥有内外网系统。内网系统依托安徽司法行政综合信息网站,集数据、音频、视频三网合一的四级联通专用平台,目前设有信息公开、综合资讯、网上办事、互动交流四大板块,实施安全统一的门户访问,信息发布同步,信息检索同步,支持多层级信息上报,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数据库管理,其中司法行政系统指挥平台目前处于试运行状态。

县司法局外网系统是依托与县政府同步报送的协同办公平台,提供办公事务处理、信息管理与资源共享、即时提醒等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化、办公流程化、沟通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全面提升我局管理和工作效率。

此外,县司法局在市司法局的统一部署下更新了新一代防火墙,并且制定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有远程探视系统,与监狱进行对接,建立“连心桥”,实行教育感化;对于社区矫正这方面建有社区矫正场所远程视频督察系统(目前1个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和20个基层所监控摄像头安装完毕已联网),基本建成县市司法局指挥中心,实现统一调度。

发展“数字江淮”是我们迈进现代化的必有之路,建议:提升硬件设施标准,培养一批信息化人才,打好“数字江淮”工作的基础。

1.13.      县融媒体中心

1.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播能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到不到高清要求,且未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数字孤岛。

1)广播

现状:我县目前未建广播系统。

需求: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具备广播直播、新媒体直播、新媒体生产和交互等功能与一体的数字广播制播系统。

2)电视

现状: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无线电视已建成地面无线覆盖系统,制播已实现数字化,但处于数字标清阶段。

需求: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数字高清化。

3)新媒体

现状:已建设运行“怀宁新闻网”网站、“独秀怀宁”公众号,未建手机APP

需求: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建设手机APP客户端。

4)纸媒

现状:“今日怀宁”已实现电子化。

需求:结合融媒体中心建设,建设电子报刊排版、发布系统。

2.数据资源 

现状:音、视频、文字等素材资料未实现数字化存储管理。

需求: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构建融媒体存储管理中心,对音、视频、文字等素材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

3.云平台

现状:已入驻安徽广播电视台“海豚云”,未建私有云本地存储。

需求:通过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对接、整合县域各类政务服务系统和社会服务资源,构建便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全媒体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4.意见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信息化战略要求和层次,从我省信息化全局和市县现实出发,充分考虑行业经营发展需要和信息化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制定总体规划。

2)加强人才培养。培养熟悉大数据系统运行维护的技术人才,解决在信息化系统推广使用和后续改造、升级中对服务商的过度依赖问题。

1.14.      怀宁县卫健委

县辖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卫生信息相关系统,现有网络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及日常信息化工作。

(一)县卫健委机关数据中心建设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由合肥晶奇软件公司开发,根据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采用国家卫健委最新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十一大类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围绕基本公共卫生在“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特色服务为城乡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库,采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机构提供了服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能够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数字交换与共享,从而为各医疗机构开展卫生服务活动和区域协同提供支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该系统主要安装在公卫两卡服务器、人脸识别服务器、LIS(检验系统)服务器上,服务器均在我委机房,全县各医疗机构通过用户名、密码访问系统并完成数据实时填报。

2.医院信息系统(HIS)。该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全面集成为手段,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为目标,由合肥晶奇公司开发。主要包住院、门诊、挂号、医技、收费、药品管理等多个子系统,与医保系统能实现数据交互。是医疗行业业务驱动,流程整合与服务能力提升的核心引擎系统。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县血防站医院及204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在使用该系统,系统服务器在我委机房,各医疗机构通过终端访问。

3.金蝶财务系统单机版。主要功能是满足全县20个乡镇卫生院财务核算,服务器在我委机房,由我委下设的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统管会计通过内网终端访问。

(二)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县内各医疗机构在取得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上,将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医疗环境作为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提升、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不断提高医院管理、医疗业务的效率和质量。县医院在建成的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一是围绕方便群众就医、改善医疗环境的核心要求,开通了自助缴费功能,患者能通过微信、支付宝缴费;二是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以此实现了有序的就医诊疗流程,极大的改善了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服务,加强了医患交流,为医院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数据化支持。县中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已招标采购结束,9月份开始实施安装。

(三)信息化队伍建设

县卫健系统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匮乏,除县医院有少量信息化专业人才外,委机关和下属医疗机构均无信息化专业的人才,现有人员业务水平基本能维持各项工作开展,但是与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和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人才的匮乏,直接导致相关工作实施进度缓慢或滞后,影响了全县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设备及软件的维护升级,网络的租赁,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保障,人员培训,人才培养等,都需要长期投入经费。目前,县财政仅安排了少量的的经费用于我委信息化工作,但随着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需要投入的经费将逐步增多,这也给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1.15.      县文化旅游局

县文化旅游局目前使用的是安徽文化云,它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统一配置,安徽文化云包括三大块:公众服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大数据可视化系统。

公众服务系统包括:活动预发布、场馆展示、文化资源共享。

绩效考核系统包括:考核评估、互动评价、统计分析。

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包括:考核排名、视频监控、客流统计。

不仅方便广大群众实时掌握最新的活动详情以及活动场地的使用情况,而且可以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现状:文化云平台主要的职能是场馆基础服务设施日常预订、日常活动提前发布、场馆的免费开放流量的监控、接收省厅下发的通知、场馆满意度评价和文化需求调查。

问题及需求:不能自主查看历史流量统计、活动不能实时的直播,只能发布预告、无法选择场馆的对比。

1.16.      怀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心

1.信息化基础设施:

3台服务器,1台防火墙,3台交换机

数据资源:历年参合人员信息(身份信息及报补信息)

业务应用系统及数据共享:晶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2.数据安全现状:数据信息较为完善,对信息修改权限进行控制,设置系统日志,数据日常备份确保信息安全

3.问题及需求:政务平台数据库与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没有实现对接,不能进行数据传输,而新农合日常报销人次极多,靠人工无法实时录入政务平台,建议开通接口进行数据实时传输,保证工作实效性。

2.   智慧农业发展发展趋势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电脑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4个过程。智慧农业把农业看成一个有机联 系的整体系统,在生产中全面综合地应用信息技术。智慧农业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智慧农业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农业

“物联网+农业”可以帮助实现农业生产、流通和销售之间的衔接,构建更高效的产供销一体 化体系,降低更多运输成本,实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高效化;同时还能极大地改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使原有的经验性作业通过数据化操作得以改良。

2.大数据+农业

“大数据+农业”主要是利用摄像机、照相机和各类传感器等机器拍摄记录农作物和环境的 数据,如农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日照、空气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并将其汇总进行大数 据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有效的栽培管理方法。

3机器人技术+农业

农用机器人具有自动操纵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省力,减少农业作业过程中的体力劳动,如收割、喷洒农药、搬施、果实分级拣选装箱等,而搭载照相机和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机器人则帮助提高农业科学管理水平。

3.   怀宁县农业发展情况

怀宁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要素齐全,农业区位条件优越。怀宁人民勤劳勇敢,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多年的积累,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而且,随着平山、独秀两大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园的建设,发展潜力和优势凸显,农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正逐步转变,农民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明显提高,传统精耕细作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这都推动了怀宁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怀宁县地处安徽西南部,紧邻安庆市,到南京、上海、杭州仅300~500km,交通便利。怀宁行政区划范围的地貌类型属于低山丘陵,丘陵岗地的面积有63660h㎡;丘陵岗地的土壤类型90%以上为红壤、黄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pH值范围为4.5~6.5,土壤条件较适合蓝莓种植,如在腊树、月山、马庙、茶岭等镇就有野生蓝莓品种乌饭树的分布。

早在1998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在怀宁县园艺场开展了蓝莓示范种植,并取得成功。从2004年开始,省农科院对怀宁山场土壤和自然环境进行考察论证,并于当年在黄墩镇成园试种成功,如今的黄墩镇栗山蓝莓园也因此享誉“安徽蓝莓第一园”的美誉。2011年以来,怀宁县蓝莓产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截止2018年底,蓝莓种植面积近2333h㎡,培育了66家蓝莓产业化的种植企业,其中2家除了有种植基地外,还具备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以良种繁育、规模种植、游客采摘、预冷保鲜、食品加工等相对完整的蓝莓产业链。

目前怀宁县栽培蓝莓1666.66h㎡,其中挂果面积400h㎡,年总产量达3800t,产值约2.50亿元,品种特性及栽培条件直接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蓝莓鲜果主要销往江浙、上海、广东等沿江地区。美林蓝莓产业有限公司及独秀山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家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蓝莓干、蓝莓酒、蓝莓醋、蓝莓汁、蓝莓花茶、蓝莓蜜、酵素等,加工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近年来蓝莓种植业已成为县农业的支柱产业,2017112日怀宁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安徽省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规划内明确提出蓝莓种植区将扩大到10万亩,目前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种植区域已达4万余亩,劳动力不足、种植标准不统一、水资源分配不均、蓝莓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监管的缺失等因素导致的损失已经对怀宁蓝莓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其它农业领域均已发现同类问题。为了能够让怀宁农业健康发展,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怀宁县政府为此提出了蓝莓先行,实现全域农业智慧化发展的大方针,给出了:特征标准化、营销电商化、质量安全化的重要指导意见。

五.   项目规划总体思路

1.   设计原则和策略

本项目建设遵循“整体性、共享性、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标准化、可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原则,确保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满足业务需求,体现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领先水平。

1)整体性

以“兼容已有、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设计思路进行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在系统架构、网络传输、点位布建、业务应用等方面,既要考虑已有资源接入和兼容、又要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满足本项目建设需求,还要为将来的扩容、扩展和升级打下基础。

2)共享性

本着“充分共享、节约资金”的原则,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共享问题,做到“复用立杆”、“一机多场景”、“平台整合”,消除烟囱式的建设模式。

3)开放性

系统设计时,应采用业界主流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及标准协议,充分考虑算法与算力解耦,数据与应用解耦,保证基础设施、数据、算法、应用等各层能力的开放。

4)先进性

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架构和技术的先进性,确保选用的架构和技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长期使用价值,保障项目的先进性。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趋势,在技术上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采用国际或国内的先进技术,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体设计一步到位,保证项目建设的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以适度超前的意识为指导原则,设计中采用先进的系统设备及系统软件和开发工具,以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主流产品为核心设备,以保证系统在技术上领先,成熟稳定,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

5)实用性

采用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功能需要,项目建设必须突出实用性,鉴于系统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在建设中应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有效应用为核心,以技术建设与工作机制的同步协调为保障,确保系统能有效服务于各级业务部门的需要。

6)标准化

系统建设必须统一标准,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地方标准的建设要求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架构,整合已建和社会视频资源,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实现统一部署、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构建全网各种设备接入、各子系统互联互通、视频信息系统互联共享的系统。

7)可扩展性

系统总体结构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兼容不同厂商类型的产品,使整个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并在设计上留有冗余,以便于将来的系统应用扩展。

8)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应具有容错措施,单点、局部设备故障不影响整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核心和关键设备采用冗余配置,以集群或热备方式运行,实现故障快速恢复。系统选用设备应具有相应资格的软件评测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的测试,质量达标,性能稳定,能够持续有效运行,满足业务系统7×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运行的需要。

2.   总体架构

本项目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191113154915

图5.2.1-1系统架构图

在现有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上,从顶层打造适应农业转型、适应怀宁特色的怀宁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应用平台,通过遥感、物联网、追溯、大数据应用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规划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构建“平台+应用系统”体系,实现农业数据统一存储、统一管理、融会贯通、应用农业生产。

系统依托怀宁县智慧农村的运营数据和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运营数据,形成产业园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GIS系统真实呈现农业产业、产品和现场数据,实时收集生产数据、追溯信息、统计分析生成各类分析图表,便于管理部门实时监管,高效分析,精准决策。

1)感知层

前端感知智能化、多维化、综合化,全面提升智能视频前端覆盖率,实现视频及物联网感知多维数据采集。统筹布建红外热成像摄像机、水位监测摄像机、车辆卡口、无人机、可见光摄像机、物联网传感设备等前端感知采集设备,构建全方位、多场景的智慧型感知体系。

2)传输层

通过租用运营商专线,构建综合视频服务专网,广泛整合新建点位资源、已有点位资源,实现资源的跨部门共享。

3)应用层

充分采用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基于“应用与数据解耦、算法与算力解耦、软件与硬件解耦”的设计理念,实现物联网多维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存储及分析,为智能应用提供服务支撑。

基础设施:包括CPU计算资源、GPU计算资源、视频存储资源、图片存储资源。

基础视频能力:实现视频设备、智能设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及联网共享,并提供流媒体、电视墙管理、云镜控制等基础服务。

数据能力中心:汇聚所有前端及后端智能分析产生的智能数据,并按需汇聚各部门相关业务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挖掘、分析、统计,不断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新的价值数据,构建各类业务应用专题库,为业务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AI能力中心:在作物育种方面,AI技术可以帮助筛选更好的基因,提高作物育种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为农民提供定制种子方案,提高生产力。在作物保护方面,传统的病害鉴定容易产生误差,利用AI技术对水稻、小麦等作物进行病虫害诊断,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通用能力:提供地图、权限管理、校时、配置等服务。

管理调度能力:实现所有资源的统一管理调度。

开放API:平台层提供能力开放的服务,以开放API的形式开放出去,可供多厂家应用平台调用。在这样开放的架构下,可以不断生成智能化的应用。

3.   总体目标

依据怀宁县政府“1+2+3+5+N ”、全域农业智慧三化的项目指导原则,“1+2+3+5+N ”, 即一个目标两个任务三个主体五项技术:一个目标:构建怀宁全域农业整体框架;两个任务:打造基于蓝莓的智慧农业示范应用,打造国家级蓝莓种植标准体系;三个主体:服务政府,服务蓝莓协会,服务种植户;五项技术: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云计算;全域农业智慧三化:特征标准化、销售电商化、质量安全化。运用前沿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搭建一体化的全域智慧体系,全力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智能作用,最终建成“全域覆盖、融合贯通、全网共享、全程可控”和精细化、网格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服务体系,为辅助决策提供真实数据支撑。

六.   需求分析与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1.   需求分析

1.1.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指出“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实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的发展战略。

怀宁县属于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生产要素齐全、区位条件优越。近年来蓝莓种植业已成为县农业的支柱产业,2017112日怀宁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安徽省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规划内明确提出蓝莓种植区将扩大到10万亩,目前随着蓝莓产业的发展,种植区域已达4万余亩,劳动力不足、种植标准不统一、水资源分配不均、蓝莓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监管的缺失等因素导致的损失已经对怀宁蓝莓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其它农业领域均已发现同类问题。为了能够让怀宁农业健康发展,农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1)满足提升提升经济效益的需求。农业物联网技术下,农业生产和管理精确可控肥料和农药、饲料添加剂等用量精确科学可控,其残留率可得到有效控制。智能储存技术在流通环节为农产品的保鲜和防腐提供了技术支撑,而食品安全溯源技术为农产品安全的全程溯源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经济附加值得到提高。

2)满足生产效率提升的需求。农业物联网实现了生产管理的远程化、自动化以及智能物流运输,生产管理和流通过程更加快速、高效,提高了单位时间的生产效率。同时,还实现了生产管理的精准化,提高了单位面积、空间或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比率,即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率。

3)满足能源资源节约的需求。过去基于感性经验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能源资源浪费较为普遍,农业灌溉、施肥、用药、喂食过度等行为产生了能源资源的浪费问题,增加了能源资源投入成本。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精准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得以实现,能源资源投入成本得以节约。智能存储技术也为流通环节的能源节约提供了巨大空间,而生产管理的远程化和智能化减少了农业从业者到达现场的必要性,为降低基于人的实体流动而产生的能源资源消耗提供了条件。

1.2.  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3.  业务功能

1.4.  可感知化需求

通过新建监控点位、 环境传感器、设备传感器,实现对怀宁县农业生产区域可感知化全覆盖或重点覆盖。

1.5.  数据传输需求

物联网设备的数据通道依靠运营商提供的现有无线通信网络(5G/4G)、大带宽光纤通信网络或窄带物联网(NB-IoTeMTC)。系统间的数据传输使用光纤专线、互联网、内网等方式。

1.6.  数据中心计算存储需求

建设怀宁农业私有云数据中心,对智慧农业所有信息的计算存储提供平台。主要提供的功能有云存储、弹性计算、容灾备份、双活可用等。通过架设设施承载层,对内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外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1.7.  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1.8.  用户规模预测

初步估算物联网前端设备每百亩部署十个节点,用户主要覆盖种田和养殖大户,及聘用农户。平台同时面向政府相关部门及种养殖协会。

1.9.  摄像机码流信息

摄像头参数建议为1080p (1920×1080)30fps以上。

1.10.      数据保存周期

本项目各类数据的保存周期要求如下:

非报警事件视频:30

报警数据(含报警视频、图片):100

运维日志:1

1.11.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当前以人工收集为主要信息获取和录入方式,费时费力,缺失统一管理平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间信息共享不便,容易出现信息孤岛问题。在没有建立统一数据中心的情况下,不便于查询历史数据,或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无法形成数据资产,从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进行智能预测与辅助决策。

1.12.      面向应用场景提供具体功能分析

1.13.      管理需求

以农业大数据采集、农业物联网、农业产品安全监管追溯、问题会商科普培训、应急指挥调度等角度出发。

1.14.      农产品追溯管理

通过输入农产品的追溯条形码等物联网手段,可查看该农产品从生产到采收、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的全面追溯信息,方便农产品安全监管。

1.15.      农业基础数据

通过对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基础数据的采集,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进行对农业产业性调整、决策支持等。

1.16.      农业标准化数据

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专家指导意见,形成完善的、可复制的种养殖标准化规范,通过知识库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指导和服务,补全生产链中知识产权的关键一环。

1.17.      视频调度专家会商

集展示农田地理信息、应急指挥、专家会商、网络决策、对话沟通、资源调度、视频会议、远程培训应用等。

1.18.      生产需求

从农业生产科技化、规模化

集成化、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

1.19.      科学种植

●专业科学的种植指导

●高效精准的种植交流

●互联互通的种植培训

1.20.      解放生产

●动态的监测生产环境

●智能的控制生产要素

●高效的利用生产资源

1.21.      提高效率

●提高灾害的抵御能力

●快速准确的了解市场

●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

1.22.      运输需求

基于农业物流现状存在的现状:流通渠道不畅、保鲜技术落后、市场信息落后、经营多元无序等方面着手。

1.23.      流通渠道

大力发展渠道物流,确保流通渠道畅通,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效益.

1.24.      保鲜技术

提高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减少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损失。

1.25.      信息网络

打造一个把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联系网络,使市场供求关系快速传递。

1.26.      市场需求

结合目前针对农民的市场分析缺乏,如何提农产品高竞争能力、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出发。

通过精准化的市场分析引导安排农业生产,多方面增加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业产品的品牌意识和市场竞争力。

 

2.   项目规划建设方案

2.1.  系统介绍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系统核心为借助物联网技术,以及5G/NB-IoT通信技术发展,实现种养殖环境数据实时监测及设备智能管控,为种养殖户提供现代化智慧农业服务;建立数据中心,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预测及辅助决策功能,并通过可视化调度管理系统,在电脑、数字大屏上,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撑;系统通过全域农业信息收集,对接国家质量管理平台,同时面向消费者提供质量追溯服务,结合电商、旅游服务,完善农业全生态服务覆盖。

2.2.  建设内容

本项目总体建设任务如下:

本项目覆盖怀宁县区域所有农业区。

在怀宁县智慧农业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应以现有硬件设备、网络、应用系统、感知终端等信息化资源现状为基础,以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建设、资源共享为根本原则,在顶层设计大框架之下发展怀宁县独具特色的智慧农业建设道路,尤其在蓝莓特色产业上,以蓝莓大数据为核心,形成从智慧种养、加工、销售、冷链物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打造成标杆案例。

整体而言,总体建设任务如下:

构建智慧农业统一架构中的基础性平台,包括智慧农业私有云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县级农业云平台作为全县智慧农业的承载平台,承载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等基础性平台和各类应用,可采用按需建设或租用,弹性扩展的方式。农业大数据平台及农业物联网平台先搭框架,先行梳理数据资源目录,具备条件数据首先接入,逐步扩大完善数据源。

感知体系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基础,应根据智慧农业感知体系的发展需求,加快农业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建设,从而在农业生产流通各环节实现智能感知。应用体系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2.3.  主要功能

(1)  实时浏览

在电视墙、管理平台上浏览实时视频,支持流媒体实时播放。

(2)  远距离监控

前端采用高清摄像机,提供足够的长焦距镜头,最大能够覆盖10公里范围,且保持足够的清晰度。

(3)  自动精确对焦

可自动对焦,调整视频图像清晰度。

(4)  快速锁定目标

安装高性能云台设备,使得摄像机拥有高速旋转功能,快速锁定目标。

(5)  无抖动图像显示

云台具备硬件防抖功能,在快速锁定目标中,整体视频图像平稳。

(6)  预设位功能

预设位位置超过200点,能够设置、修改和删除。云台能够记忆预设位置,快速地在预设位置实施监控。

(7)  远程控制功能

云台支持RS232/RS485数字接口,后端能够对云台进行操作,内容包括:云台转动、调焦等。能够实现云台全方位移动及镜头变倍、变焦控制的控制、实时视频的浏览和历史视频查看、摄像头的控制。

2.4.  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主要应用于农行业,是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平台。平台专注农业生产的可视化、综合管控和维护的业务应用。本项目目标为融合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以及5G/NB-IoT等信息化、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级涉农资源,以顶层设计方式打造全域智慧农业平台, 从功能层级、应用场景上分类,包括:通用应用系统、消费者应用系统、智慧基地管理系统。

2.5.  基础大数据平台

 

2.6.  平台功能

2.7.  权限管理

为平台用户分配本系统的功能使用权限

2.8.  日志管理

记录用户在系统的使用日志,有操作日志、系统日志。其中:

操作日志为用户登录\登出、设备使用等记录;

系统日志为平台进行资源同步的记录。

2.9.  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是用户事先针对不同的农业区域编制的WORD文档,平台提供预案文档的管理功能。

支持预案分页查看;

支持通过名称、上传用户、上传时间检索预案文档;

支持预案的修改和删除。

2.10.      二维地图

使用高德或百度等地图数据,实现Web端的二维地图。

支持在线和离线地图;

支持卫星图、二维图三种地图模式;

卫星图模式下支持显示路网图;

支持显示瞭望塔的可视域;

支持测距和测面;

支持各资源图层的显示和隐藏设置。

2.11.      干旱洪涝预警

平台根据气象灾害数据的模式计算出各个地方的灾害等级,并且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出来。

支持根据国家气象局的天气数据自动计算各地区的灾害等级。

2.12.      种植区环境监测

对种植区域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上传至数据控制柜中,通过数据控制柜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控制系统,随着历史数据的不断累积,通过据统计与分析,结合远程专家指导以及病虫害、成熟度模型库中的模型匹配等,对种植作物的病虫害、成熟度进行预警,保证对经营主体在农作物生产管理过程中提出建议指导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2.13.      土壤墒情监测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土壤墒情(土壤湿度)的长时间连续监测。用户可以根据监测需要,灵活布置土壤水分传感器;也可将传感器布置在不同的深度,测量剖面土壤水分情况。系统还提供了额外的扩展能力,可根据监测需求增加对应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质以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雨量等信息,从而满足系统功能升级的需要。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能够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区的土壤变化,可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监测点的土壤墒情状况,为减灾抗旱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2.14.      病虫害监测

在种植农田部署病虫害信息监测设备,实现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形成预测预报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数据通过无线方式将采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以指导生产,提醒相关管理人员以及职能部门提前采取防治措施,真正做到防灾、减灾。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农业高产,农产品高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2.15.      灾情确认

值班人员能够对系统接收到的实时灾情进行进一步甄别处理,处理类型有灾情和非灾情,其中非灾情包含误报、设备错误等;还可对未处理灾情进行批量处理为误报以及全部处理为误报。

支持单个处理;

支持批量处理;

支持全部处理;

支持实时灾情条件检索。

2.16.      灾情推送

值班人员可以将处理后灾情信息上报给责任人员。

支持手机移动端上报;

支持手动选择接收人来上报;

支持自动给区域关联的防灾人员进行上报。

2.17.      灾情处理指挥

根据灾情应急预案,将灾情信息及应急预案任务推送到指定责任人手机中,第一时间响应处理。

2.18.      交叉修正

当平台有多个传感设备时,设备发现灾情后,可调用其它的设备观察到该灾情,并通过这两个设备进行交叉定位,从而提高灾情点定位的精度;

2.19.      应急预案

已处理的灾情消息,支持查看相应灾情等级的预案文件。

支持按关键字和等级检索;

支持预案文档下载和查看。

2.20.      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包括实时预览与录像回放功能。可显示摄像机的预览,搜索并回放摄像机的远程录像文件。

2.21.      实时预览

(1)  视频实时预览

支持预览取流模式切换(直连取流/非直连取流)、监控画面放大、监控画面实时抓图、预览点位的报警IO输入输出反控;

支持监控画面云台控制(上下左右等8个方向控制,支持放大/缩小,对焦、光圈放大/缩小),可实现云台锁定,用户云台抢占;

支持预置点、巡航、轨迹设置,支持预置点、巡航,轨迹切换;

支持对监控点画面亮度、色度、对比度、饱和度设置;

支持预览窗口布局切换,包括1234689等布局模式,可实现预览画面自适应和全屏切换设置;

支持监控画面中紧急录像、即时回放、主子码流切换、声音开启/关闭;

支持监控画面显示码流信息(帧率,分辨率,编码格式分装格式、主子码流类型);

支持辅屏预览(1个辅屏)。

(2)              视图监控

支持监控点与窗口布局以视图的形式进行管理,支持视图组增加,删除,修改,搜索操作;

支持公有视图和私有视图管理。

(3)              监控点轮巡

支持视频轮巡分组增加,删除,修改及搜索;

支持轮巡分组设置(轮巡时间间隔,轮巡窗口个数设置,轮巡监控点添加、删除和轮巡顺序设置);

支持轮巡暂停、开始、切换操作。

(4)              对讲&广播

支持通道广播分组添加,修改,删除;

支持中心与前端设备语音对讲、对分组进行广播。

2.22.      录像回放

(1)  录像计划管理

支持监控点计划模块设置(全天候模式、工作日模式、周末模式及自定义模式);

支持监控点录像计划设置和存储模式设置(设备存储、中心存储)。

(2)  录像回放

支持按存储模式(设备存储、中心存储)进行取流切换;

支持录像流控操作(正放、倒放、快进、慢放、单帧播放,拖动进度条);

支持多画面播放时同步回放和异步回放切换;

支持录像下载、录像剪辑、录像标签、录像锁定设置;

支持录像播放时声音开关闭,录像抓图,录像画面关闭,全屏播放操作。

(3)  录像下载管理

支持录像下载任务查询(全部任务,正在下载,已下载);

支持录像下载暂停、开启、搜索操作。

2.23.      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主要为用户针对不同分类数据提供灵活的查询功能,查询结果以页面表格方式呈现。依据业务数据相关性提供事件查询等功能。

2.2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事件生成相关统计报表,可直观展现事件结果。统计分析报表类型有表格、柱状图、饼状图等。统计分析结果可作为领导检查、作战分析、政府报告的数据来源。

2.25.      物联网前端设备介绍

表6.2.25-1物联网前端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序号

设备名称

技术要求

1

高清云台摄像机

可见光镜头光学变倍不小于5倍。水平方向300°以上连续旋转,垂直方向90°。最小可分辨率1080p,低照度,彩色≤0.001lx,黑白≤0.0001lx,可见光支持自动聚焦功能,支持双向语音对讲,移动侦测功能,支持防太阳灼伤功能。

2

土壤温度传感器

温度量程:-30~70℃;

测量精度:0~50%(m³/ m³)范围内为±2%(m³/ m³);±0.2

3

土壤电导率传感器

测量量程:0~20mS/cm

测量精度:±0.2

4

土壤pH值传感器

测量范围 : 4-10 PH

测量精度:±0.5PH

5

气象传感器参数

温度测量范围:-40~125℃,分辨率:0.1 精度±0.2

湿度测量范围:0-100%RH,分辨率:0.1 精度±3

大气压力测量范围:1-110Kpa,分辨率:0.01 精度±0.1

风速测量范围:0-60m/s,分辨率:0.1 精度±0.3

风向测量范围:16方向,分辨率:1方向

雨量测量范围:0-30mm/min,分辨率:0.2 精度±2%

 

 

 

七.   综合应用系统规划建设方案

1.   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内容

为落实怀宁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部署,按照“需求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采取“系统平台支撑、运营平台管理、多个应用前端使用”的方式,将各分平台资源全部整合至怀宁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大平台,确保实现“全域覆盖、融合贯通、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建设目标,充分满足农业农村局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建成覆盖怀宁县全域的智慧农业生态链。

怀宁县智慧农业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应以现有硬件设备、网络、应用系统、感知终端等信息化资源现状为基础,以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建设、资源共享为根本原则,在顶层设计大框架之下发展怀宁县独具特色的智慧农业建设道路,尤其在蓝莓特色产业上,以蓝莓大数据为核心,形成从智慧种养、加工、销售、冷链物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打造成标杆案例。

整体而言,总体规划建设任务如下:

构建智慧农业统一架构中的基础性平台,包括智慧农业私有云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县级农业云平台作为全县智慧农业的承载平台,承载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等基础性平台和各类应用,可采用按需建设或租用,弹性扩展的方式。农业大数据平台及农业物联网平台先搭框架,先行梳理数据资源目录,具备条件数据首先接入,逐步扩大完善数据源。全域智慧农业项目的应用层围绕政府、种植户、农民、消费者等农业产业不同角色的业务需求,实现不同类型的众多应用系统,包括:农业生产种植环节的生产类应用、政府管理领域的管理类应用、经营服务领域的应用等。

感知体系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基础,应根据智慧农业感知体系的发展需求,加快农业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建设,从而在农业生产流通各环节实现智能感知。

应用体系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在智慧农业统一架构下,应用基于统一的农业大数据中心实现,以融合数据为纽带,促使应用层的协作和互通,改变以往独立应用的烟囱式割裂架构。本项目目标为融合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以及5G/NB-IoT等信息化、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级涉农资源,以顶层设计方式打造全域智慧农业平台。从功能层级、应用场景上分类,包括:通用应用系统、消费者应用系统、智慧基地管理系统。

 

1.1.      系统架构要求

支持硬件虚拟化,满足系统进程应用增减,或应用场景、用户规模拓展时,应用资源自动调控配置。

1.2.  统一资源调用

系统设计实现统一运算池、统一存储池,当系统和应用申请运算和存储资源时,可对整体服务器资源进行调用。

1.3.  统一存储调用

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将系统及各项应用产生的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统一存储。数据中心针对不同应用、不同用户角色,进行统一数据读写权限管理,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内数据共享。

1.4.  统一和个性

整体系统包含日志中心、统一运维管理等统一平台,对单个应用(子系统),有对应个性化管理功能。

1.5.  功能及界面

为提高系统推广和应用速度,操作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流程需简明轻便,多以可视化形式展现,以适应用户使用习惯。

1.6.  数据中心

1.7.  统一数据引擎

数据筛选,只保留有效数据。

1.8.  完善数据库建设

针对系统功能即各应用,系统设计中应建设合适的数据库,分表清晰、字段全面。同时应考虑大数据相关应用技术需求。

1.9.  数据对接

通过数据中台可将标准化存储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等多种形式,向上级政府相关系统提供相应数据,以及与其它智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主要以数据接口形式提供数据。

注:上级系统如: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其它智慧系统如:智慧城市等系统。

1.10.      知识数据库

利用大数据爬虫技术,对已有的各项标准进行数字化梳理,实现了内置相关国家标准数据的知识数据库,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设备接入参数、工作建议参数数据,植物营养失衡数据,农技专家数据,种养殖标准数据。

1.11.      多端可安装、可升级

系统支持用户通过浏览器、客户端(基于windows系统、安卓Android系统、苹果iOS系统)、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方式访问系统服务,支持周边网元通过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对系统服务进行调用,实现系统管理和业务管理访问等操作;其中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分为全功能版本、蓝莓企业版本、消费者版本等;客户端支持在线升级。

1.12.      物联网

通过建立物联网设备接入参数标准数据库,提供其它品牌和型号前端物联网传感器设备接入能力,实现物联网设备即插即用。当前物联网技术更新迭代快速,同时市面上物联网硬件厂家众多,传感器数据格式及标准不统一,系统要求提供标准化接入规范。

2.   项目需求

本次项目需求包含:全域智慧农业30个业务软件系统定制开发和承载系统的网络硬件及安全设备的建设,包含5G无人机巡查、NB-IoT物联网、AR/VR3D全息投影、体感投影互动等技术应用。定制化应用系统规划涵盖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畜牧等多个领域和农业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等。硬件规划遵循安全为先、绿色节能、匹配应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应用系统规划遵循匹配需求、架构先进、定制开发、扩展容易的原则。

2.1.  基础系统功能要求及组成

分类

描述

系统名称或功能描述

要求系统能力

多端分布式布署安装、多端间多进程可通信调度;(使用者)系统支持用户侧通过浏览器、客户端(基于windows系统、安卓Android系统、苹果iOS系统)、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方式访问系统服务,支持周边网元通过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对系统服务进行调用,实现系统管理和业务管理访问等操作;其中客户端、微信小程序分为全功能版本、蓝莓企业版本、消费者版本等;多端并行访问协同管理集中数据。

统一门户WEB后台服务

硬件虚拟化、全域农业感知、控制和运算器件全场景全要素调度;(物联网侧)系统具备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功能,支持对主流物联网设备厂家海量物联网设备进行透明化智能化管理,功能包括用户管理以及物联网设备管理,例如控制指令下发、设备参数配置、设备重启关闭、设备恢复出厂配置、设备驱动升级/回退等,设备现场产生的数据的查询,以及基于现场数据的报警功能等;物联网设备通过VPN集中连接到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实现物联网设备简单部署、自动发现、智能管理、应用易调度、设备安全等功能;系统具备丰富接口参数,开放接口供上层物联网应用进行调用,从而打通上层应用于现场物联网设备间连接,简化后续应用部署。

物联网设备管理平台

农业物联网专业数据库调度;(集中数据存储)系统建设数据中台,对系统数据进行集中数据存储和管理,包括结构化数据(业务应用数据、业务管理数据、系统管理数据等)和非结构化数据(监控视频、监控图像等);实现各基础系统、应用系统数据集中存储、集中调用,避免数据孤岛。

数据中台

智能计算能力(运算和内存管理);(云计算资源池)系统建设混合云数据中心,核心数据部署在新建云计算资源池,实现资源灵活调度,包括新开、回收、升降配置规格、调整操作系统和底层支撑软件环境等;支持平滑升级和扩展,满足本平台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使用,同时可满足蓝莓企业和种植户对于云计算资源需求;支持将非核心数据和WEB服务系统部署到公有云系统,充分利用公有云资源安全、多运营商线路、CDN缓存等特点服务,实现用户通过国内主流互联网通道访问系统的质量和良好感知。

私有云资源池和混合云组网安全设备

支持语音、姿态控制和AR控制。(展馆基础信息化设施)系统建设展馆信息化设备,包括大屏、语音控制等。

对接可视化调度系统

构成功能模块

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

 

硬件数据库

 

可成长农业知识专业数据库(含基准数据、遥感数据、爬取全网有效数据和整理本网感知数据)

 

数据可对接可控制:农产品监管数据;国家土壤(测土配方)信息数据;国家防灾体系;智慧城市;市场监管等

 

多端多权限登录管理、日志管理、运维管理。

 

 

2.2.  应用系统规划

分类

系统名称

功能概述

通用应用

怀宁特色农业门户网站

怀宁蓝莓网(含全网信息合法获取分析能力)

无人机智慧调度系统

支持现场会议,可调用无人机视频

农业知识专家平台

支持现场实时诊断农业病虫草害等能力

怀宁蓝莓展馆

大屏、副屏、蓝莓公主控制系统,如影随形控制系统、语音手势控制

智慧农机作业管理调度系统

提供农机管理、调度相关功能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包含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算法模型、农业遥感大数据、农业防灾减灾预警系统、互联网农业信息舆情监测系统、测土配方智能施肥系统等大数据应用技术子系统

全域农业智慧服务平台

打造专业农业服务平台

蓝莓大市场管理系统

支持大市场相关管理功能

智慧灌溉系统

物联网智慧灌溉系统管理平台

消费者应用

农业电商平台

对开展蓝莓电商企业提供信息、冷链控制、交易支撑等服务(非电商平台);消费者可虚拟体验消费环境。

蓝莓企业端:蓝莓电商企业信息、智慧农业质量监管溯源平台、电子商务平台B端、智慧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消费者端:5G-AR营销展示产品体验系统、电子商务平台C

阳光休闲农场

在种植基地和消费者间,搭建展示、娱乐数字平台

数字展馆系统

美丽怀宁、怀宁蓝莓

智慧基地管理

智慧蓝莓管理系统

覆盖蓝莓产业生态链各个环节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

为水稻生产各个环节提供支持

智慧畜牧管理系统

对畜牧业提供物联网技术支撑

智慧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支持棚内环境监管和智能化调控

智慧水产养殖管理系统

从水质监控到出产信息

 

3.   网络要求

在智慧农业的建设中,对网络性能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带宽要求

视频专网的网络带宽设计应能满足前端设备接入监控中心、监控中心互联、用户终端接入监控中心的带宽要求,并留有余量。本项目中1080P采用8Mbps的码流进行计算。

2)网络质量要求

联网系统IP网络的传输质量(如传输时延、包丢失率、包误差率、虚假包率等)应符合如下要求:

网络时延上限值为400ms

时延抖动上限值为50ms

丢包率上限值为1×〖10^(-3)

包误差率上限值为1×〖10^(-4)

4.   计算要求

采用的技术需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系统功能稳定,数据处理快速,满足平台高并发、大访问量的环境下平台的基本需求,需充分考虑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不断发挥着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对平台带来的影响最小。需具备虚机分布部署的能力,能适应系统体系架构的水平扩展、处理能力的增长和应用软件的更新,支持不断平滑地升级,可持续扩展以满足将来不断出现的新的功能需求,适应智慧应用业务的快速膨胀和发展。

4.1.  系统响应时间

系统响应时间应在人的感觉和视觉范围内(<1 s),系统响应时间足够迅速(<3s),能够满足用户要求。

4.2.  系统支持在线用户数

系统支持同一时间点,同一业务模块,同一功能点用户并发数为300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以5-20的比率来推算并发用户与在线用户之间的关系。即,并发与在线的比例约为5%-20%,即支持1500-6000人同时在线使用。其中系统应当保证20%-30%的冗余设计,同时系统应当出具每个应用服务的压力测试报告,验证系统的并发数。

4.3.  系统的兼容性

在操作方式、运行环境、软件接口或开发计划等发生变化时,应具有适应能力。

4.4.  系统易用性

操作界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对格式和数据类型限制的数据,进行验证,包括贺兰县端验证和服务器验证,并采用错误提醒机制,提示用户输入正确数据和正确的操作系统。

5.   存储要求

由于全域智慧农业数据资源数量多、门类广、分布分散、信息不对称的特性,造成全域智慧农业数据资源共享中的困难。通过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可以在使用者和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一个桥梁和纽带,方便使用者发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并且根据政务数据资源元数据中的定位信息获取实际的数据。

本项目建设全域智慧农业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数据资源目录的管理以及数据资源的发现定位服务,为数据资源交换共享提供支撑。面向平台管理员提供资源编目、注册、发布、注销等目录管理的基本功能。面向使用者提供共享目录服务,提供按部门、信息分类等的共享信息资源定位浏览功能,提供按关键字精确或模糊匹配查询功能。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平台存储容量的测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础数据、监管数据、传感器监控数据、视频监控数据。

1) 基础数据:每个企业500M,按照300家企业估计,则基础数据共有150G。硬盘至少配备2T存储。

2) 日常监管数据:业务数据配置至少为2T存储。

3) 传感器监控数据:传感器监控数据至少为1T的存储。

4) 视频监控数据:视频监控存储至少为10T用于视频存储。

因此,将各类数据接入系统,配置容量至少为20T以上,为了系统以后能够更广泛的应用在怀宁县主导产业上,需要配置到云端。

6.   安全要求

6.1.  访问权限

只有合法用户才能登录使用系统,对每个用户都有权限设置。对登录名、密码、以及用户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证账号信息安全。

6.2.  防攻击设计

识别检测对象的系统资源,分析这一资源被攻击的可能指数,了解支撑系统本身的脆弱性,评估所有存在的安全风险。

6.3.  设备备份和容错

设备备份机制、容错机制,防止在系统出现单点失败时,系统的备份机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6.4.      防病毒

网络防病毒系统应基于策略集中管理的方式,使得分布式的企业级病毒防护不再困难,而且提供病毒定义的实时自动更新功能。

总体安全架构以全面贯彻落实等级保护制度为核心,打造科学实用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运维三个角度构建安全防护体系,切实保障信息安全。项目总体安全架构如下图所示:

  wps1

7.13.1-1 项目总体安全架构图

参照等保2.0的要求进行安全技术体系建设,安全运维和安全管理不宜纳入项目建设的范畴,他是一个系统化和持续化的一项工作,需农业农村局、总咨询单位、安全厂家共同迭代完善。迭代完善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是PDCA的戴明环理论。

7.   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7.1.  设备选型原则

1)国产化原则

根据《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规定,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系统,应优先由国内企业承担,在同等性能价格比条件下应优先采用国产软硬件系统。

2)开放性和扩展性原则

一方面,系统将与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及数据库相连接,要采用开放性、标准化的设备、软件及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系统对于未来可能增添的新的子系统、新的数据库、新的功能、新的用户都要留有接口和二次开发API,并符合电子政务相关技术标准,系统可以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扩大。

3)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发展迅速,新理念、新体系、新技术迭相推出,这造成了新的、先进的和成熟的技术之间的矛盾。而大规模、全局性的应用系统,其功能和性能要求具有综合性。因此,在产品选用方面要求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以满足系统在很长的生命周期内有持续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4)可靠性原则

在社会向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潜在危机,即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高,系统失效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就越大。因此,本系统的软硬件选择在尽可能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网络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以及厂商的技术服务和维修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系统整体运行的可靠性。

7.2.  软硬件配置清单

7.3.  软件配置清单

表7.7.3-1软件配置清单

序号

系统分类

系统名称

功能描述

单位

数量

 

展示系统

全域智慧农业大数据驾驶舱

全域智慧农业大数据驾驶舱,依托农业大数据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完成对农业服务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包括生产监控、动态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支持,进行全局掌控,达到标准化种养殖。提供面向决策指挥的综合管理“领导驾驶舱”,实现全面可视化、快速响应、数字化调度的全方位决策支持。

1

 

支撑系统

智慧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各项物联网传感器设备组成,用于采集环境、设备等相关数据;软件系统由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智慧控制系统等组成,借助 5G/NB 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兴 起,更好的实现万物互联,提高信息传输质量,降低部署安装难度和环境要求。

1

农业知识专家平台

要求农业知识专家平台,可以集中实现可持续性动态演进的企业知识管理一系列功能应用需求。可以使企业各领域、各层级、各区域、各业务场景的员工通过统一的应用与分享平台和入口访问其各自所需的个性化知识与信息资源。要求专家系统中的基础数据不只是数据量大,而且必须具有动态性。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必须要有不断的新知 识、新数据、新技术来扩充支撑,尽快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1

农业生产过程统一监管平台

要求能够实现与自动化监控站、农情信息采集站、田间灌溉自动化控制站的实时通讯及监控,完成农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资料管理、农产品信息发布以及综合信息管理等业务。可查看农产品各阶段的详细信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1

智慧农业质量监管溯源平台

农产品溯源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事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加工储运等质量安全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农产品建立“身份证”制度,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

1

无人机智慧调度系统

无人机行业发展多年,相关技术较为成熟,系统引入无人机实现巡检和农业作业相关功能。需要提供无人机软件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配套的无人机硬件。

1

智慧农机作业管理调度系统

智慧农机作业管理调度系统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府部门对农机业务高效的管理。弥补农机管理上的缺陷,实现对所辖区域农机状况的综合管理,规范农机安全管理,为农机的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信息,从而更好的提高农机办的管理水平,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率,为农户争取更多的利益。

1

智慧灌溉管理系统

系统要求结合无线传感、计算和网络通信等技术,针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研发嵌入式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和网络 控制管理平台。依托无线无源传感器网络采集灌区作物需水信息,汇聚到网关节点发送给主控中心,中心主机根据信息 确定灌溉状态并计算灌水量,控制灌溉设备工作实现智能灌溉。通过网络平台管理员可对灌溉系统进行远程管理,包括查看环境数据、手动控制等管理功能。

1

智慧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冷链物流车管理系统是基于云服务的一站式在线冷链环境数据监控平台产品,可以为生鲜水果、食品、水产品等在 整个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运输环节提供简单、稳定、高效的实时位置、环境数据(温度、湿度等)监控、报警服务。

1

 

数据基础类

全域智慧农业数据中台

全域智慧农业数据中台由多套系统组成,需要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数据中台要包含:数据模型、算法服务、数据产品、数据管理,数据中台要能对接其它智慧系统和数据中心,把数据统一之后,形成标准数据,形成大数据资产层,提供统一数据接入协议和格式,解决各智慧系统间信息孤岛的情况。

1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在技术上应基于先进的大数据系统框架,充分融合物联网在数据获取以及云计算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建设具有高效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业务化应用平台。

1

 

 

 

 

 

数据应用类

 

全域农业智慧服务平台

全域农业智慧服务平台为政府和种植户、养殖户提供专项农业服务平台,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解决农户信息闭塞、即时性差的问题,改善政府信息收集难、人力投入大的现状,打造契合农业行业需求的特色信息及应用服务。

1

农业防灾减灾预警系统

为了使农民能够及时地了解气象灾害预报,并能够快速反应并及时做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基于此,针对主要农产品的农业灾害指标体系,设计出包括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预警发布管理系统、用户信息管理系统三大板块的灾害预警系统,实现对农业产品信息的快速感知,监测和评估,有效地结合农业灾害 指标与天气情况,为农业产品的灾害防治问题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1

测土配方智能施肥系统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 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 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1

农业遥感大数据系统

遥感技术是传感器在遥感平台,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把反应目标特征的电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农业遥感是遥感应用最重要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 3S 技术系统是农业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面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及时准确地获取、处理、分析、 存储、传输信息和表达结果等,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互联网农业信息舆情监测系统

要求系统是基于大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技术,使用机器智能人工服务结合的方式经由专业的信息分析师对各类重点信息的分析、分拣、推送,为用户提供精准内容服务。对农业领域的网络舆情研究主要是解决以下需求:透过互联网获取农民真实的诉求;准确收集农业部门最需要的舆情信息;随时了解和追踪与农业相关的舆情信息;应对农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和舆情危机蔓延;对未来的舆情信息走势进行判断等。农业网络舆情监测模型能够有效的分析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也可以为预测舆情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型能够加强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全面准确地提供农业舆情分析,随时关注农业领域的新动态,在帮助农业有关部门和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1

 

 

 

 

消费者服务

 

5G+AR 营销展示产品体验系统

利用 5G 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用的特性,将更加丰富的产品展示、产品详细信息和产品使用方法通过 AR 的交互方式展现,给消费者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主要应用于营销展示场景中,包含线下零售、线上购物、方案推介、技术宣 讲、产品发布、产品品鉴、设计、咨询等。比如以蓝莓为样板,利用溯源系统的数据,可实现消费者用手机、PAD 或其他 终端扫描蓝莓包装盒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同步会展示出蓝莓的详细种植、生产、采摘、运输等信息,还可以介绍怀宁蓝 莓品牌、产品特点、其他特色产品等,丰富与消费者的互动,增强购买欲,提升品牌形象。

1

农业电商平台

农业电商平台作为一个全新的 B2B2C+O2O 电子商务平台,致力打造实现 24 小时不打烊的农产品网络超市,让更多的 特色、无公害、有机农副产品生产厂商入驻网上商城,让农民再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让消费者放心、安全购物。平台以绿色、助农、至诚、共赢为理念,将超市搬到网络上来,让会员以更低的价格、方便快捷地购买到高品质的农副产品,培养会员的消费习惯;同时支持对接线下直营实体店,做大做活网上商城,营造良好购物环境,严把产品质量关,提升商品品质,树立企业品牌的项目。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绿色通道。通过不断提高产品附值,增加绿色、有机产品。扩大销售网络,协助政府提高食品安全,逐步申请全国大型种植基地、物流中转仓储配套用地,提升种植企业盈利能力。

1

阳光休闲农场系统

要求阳光休闲农场系统是交互体验式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让消费者远程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实时监督农产品的生长、生产过程信息,确保食品绿色无公害,同时可以进行游戏娱乐,一方面消费者获得食品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农场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

数字展馆

数字展馆系统要实现将实体展馆数字化便于在多平台、多终端进行传播。以三维立体方式向浏览者展示展馆内容。

1

 

 

 

产业规划

智慧蓝莓管理系统

智慧蓝莓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辅助的方式,对全域蓝莓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流通情况进行实地摸查和数据采集,以大数据为牵引,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最终输出蓝莓产业大数据“一张图”,从多维度为政府提供数据和 监管平台服务,以多种形式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数据和生产技术服务,为消费者提供蓝莓“一张图”安全产品信息服务。

1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

智慧水稻管理系统以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监测预警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构成,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土壤资源、水资源、气候信息及农情信息(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等进行统一化监控与管理,构建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主的网络化、一体化监管平台。真正做到了大田种植长期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共享、远程控制,最终实现改善产量与品质、节水节肥、绿色种植的目的。

1

智慧水产养殖管理系统

智慧水产养殖管理系统主要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相辅相成,是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物联网给大数据提供数据来源:养殖环境信息的全面感知、养殖个体行为的实时监测、现场作业的 自动化操作、物流信息化与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大数据给水产养殖提供科学决策:实时诊断、优化控制、管理决策。智慧水产养殖管理系统实现对水质和环境信息的实时在线检测、异常报警、水质预警和智能控制、健康养殖过程精 细投喂、疾病实时预警与远程诊断,使养殖企业或者养殖户有效应用现代信息化及5G/4G 无线技术,由传统粗放型、经验型的养殖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现代水产养殖模式,提供养殖主体管理、环境监控(参数、视频)、自动增氧、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远程诊断等智慧水产养殖信息化服务。

1

智慧畜牧管理系统

智慧畜牧管理系统提供畜牧业物联网底层的终端模组、网络接入,中间层的设备管理、运营管理、通用使能、应用使能及上层的应用平台,运用物联网手段实现牲畜的自动化管理,可提升政府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畜牧业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的为养殖户节省人力、提高效率,进而提高畜牧业产业收入。

1

智慧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智能大棚的作用是将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到大棚种植上,利用最先进的生物模拟技术,模拟出最适合棚内植物生长的环境,采用温度、湿度、CO2、光照度传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项环境指标,并通过微机进行数据分析,由微机对棚内的水帘、风机、遮阳板等设施实施监控,从而改变大棚内部的生物生长环境。

1

 

蓝莓大市场

全域智慧农业市场管理系统

智慧农业线下主要以大市场形式面向终端市场,为管理市场秩序,实现管理信息化、经营有序化、运营规范化的标准化市场运营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全域智慧农业市场入驻管理系统,打造示范性农业大市场管理系统。

1

 

 

展馆系统

蓝莓公主控制系统

蓝莓公主是由真人形象或设计的3D人物形象作为蓝莓品牌代言人,软硬件结合,以立体方式用于展馆解说和互动。

1

如影随形地面互动投影系统

如影随形系统要求具备动作采集、动作捕捉功能,并能够支持系统能够根据动作进行相应的互动操作。

1

 

服务系统

智慧农业统一门户系统

智慧农业统一门户是各应用子系统的统一门户、统一认证入口,系统提供数据大屏、电脑端、手机端等多种展现形式,提供政务、资讯、综合服务等多个数据分区,提供门户管理维护功能模块。

1

综合运维管理系统

综合运维管理系统是面向IT管理者、基于业务、可视化的IT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IT基础设施资源管 理、业务价值分析、数据中心机房环境、IT运维工作及绩效管理等,致力帮助客户构建完整的IT管理体系,实现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整体IT管理水平,保持IT业务良性、稳定和长效发展。统一管理信息化的人财物,整合为 面向管理者、基于业务、高度可视化的运营管理平台,解决信息化投资如何决策、增效、增值的问题。

1

 

 

7.4.  硬件配置清单

表7.7.4-2硬件配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1

防火墙

2

2

上网行为管理

2

3

安全基线核查系统

1

4

日志审计系统

1

5

数据库审计系统

1

6

防病毒软件

1

7

堡垒机

1

8

互联网资产与漏洞侦测系统

1

9

数据安全隔离交换系统

1

10

服务器基线安全管控系统

1

11

接入交换机

4

12

核心层交换机

2

13

服务器

6

14

服务器(GPU

2

15

双活存储

2

16

光纤存储交换机

2

17

备份一体机

1

18

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1

19

模块一体化机房

1

20

KVM

1

21

精密空调

1

22

触摸一体机

4

23

平板电脑

2

24

主高清大屏

1

25

副屏显示器

1

26

智能机器人

2

27

无人机(燃油版)

1

28

无人机(电池动力版)

1

 

 

8.   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8.1.  前端配套工程

前端配套主要由铁塔基建系统、供电系统、避雷接地系统和传输接入系统等组成。

8.2.  铁塔基建系统

监测点位铁塔为前端摄像机设备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原则为10-15年之内,保证树木的生长不会遮挡塔上的监控视野,铁塔高度至少超出周边树木5-10米,原则如下:

(1)  根据选址点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附近有通信铁塔,优先考虑采用附近存量铁塔,但高度必须满足使用;

(1)  针对新建监控点位中附近没有存量站址可用,根据点位周围实际情况,建设10~20米落地塔。铁塔设计遵循《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GB 50135-2006)

8.3.  供电系统

监测点位周边如有通信基站,直接从基站引电,其他情况可以考虑交流、直流远供和太阳能供电或风光互补等供电方式。

8.4.  交流供电

由于建设点位所处的位置不同,市电的供电情况及引入各不相同,市电的引入可分为下列3种情况:

(1)  自建变压器的基站,要求引入一路高压市电;

(2)  从其它共用变压器的配电屏引入一路两相交流电源;

(3)  从站址周围建筑物的原交流配电屏(箱)引入一路两相交流电源。

无论采用何种引入方式,各点位要求至少引入一路可靠的交流电源,原则上应引入三类或优于三类的市电(平均月市电故障≤4.5次,平均每次故障持续时间≤8h),条件受限的点位可以采用四类市电。

8.5.  直流远供

直流远供系统通过电力电缆或光电复合缆进行直流电能远距离传送和接收的供电系统,由局端电源设备、远端电源适配器和供电线缆组成。

 

表7.8.5-3直流远供系统图

8.6.  系统组成

局端电源设备安装于局端站内,将直流-48V电压转换为直流高压输出的电源设备,由监控模块、电源模块(DC/DC)、输入、输出配电单元及防雷单元等组成。

表7.8.6-4局端设备

远端电源适配器安装于远端通信设备侧,将高压直流转换为直流输出的电源设备。

表7.8.6-5远端设备

8.7.  系统性能

直流输入断路器应为同一品牌的3C认证产品,输入断路器额定工作电压≥DC60V,极限分断能力Icu6kA,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4.5kA。输入电压在-43.2~-57.6V,并具备输入防反接保护功能。

直流输出分路可选直流断路器或直流熔断器,输出断路器额定工作电压≥DC440V,极限分断能力Icu6kA,额定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4.5kA

8.8.  太阳能供电系统

前端监控点位所处位置在野外,除附近有市电的情况下采用市电,远距离一般不建议采用市电,因为过长的电源线路导致到达点位时电压较低,容易造成设备损害,而且成本高,怀宁日照比较丰富,建议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

8.9.  发电系统配置

太阳能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有220V设备采用)、电池保温箱构成。

由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不涉及机械部件,所以,太阳能发电设备极为精炼,可靠稳定、寿命长、安装维护简便。

具体配置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日常系数、阴雨天气时间等因素配置。

8.10.      系统组成

(1)  太阳能发电板

(2)  控制系统

(3)  支撑系统(塔杆、拉索杆、塔架)

(4)  储能系统(铅酸蓄电池组或胶体蓄电池组)

表7.8.10-6太阳能供电

8.11.      性能要求

(1)  控制系统具有智能控制功能(光控、时控、过充、过放、过载、欠压等保护,低压充电、制动短路)。

控制系统不仅要实现光效控制还需要配以时间控制,从而达到智能自动控制的目的,在充放电期间不仅要实现防止过度的充电,还需要实现过度的放电等功能。此外,控制系统核心的低电压升压充电系统,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所发出的电电压在15V-24V情况下,对这部分电能进行升压到24V以上,这样就能对其进行储存利用。

(2)  支撑系统需要承载、造型设计

(3)  储能系统的启动瞬间电压及充放容量的选择

储能电池需要不停的充放,因此,在对电池做选择时主要还是选择瞬时启动电压低和负载功率较匹配的能多次反复充放的浮点电压在20~28V间的免维护胶体蓄电池。

气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连续阴雨天数最大值是6.7 d,最小值1.3 d,平均值为2.6 d。综合考虑我国天气情况及雨天不易发生火情等因素,故将备电时间定为3 d,即72小时。

(4)  太阳能功率匹配性及转化率匹配性选择

光伏组件因受应用地光照资源的条件限制,在选择及配比功率上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无论单晶硅、多晶硅或者非晶硅材质的太阳能发电组件。

8.12.      防雷接地系统

对于本项目,大部分设备位于室外,并且怀宁县雷电侵袭的概率较高,室外防雷对于保障设备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

前端设备摄像机如安装在通信铁塔,处于现有铁塔的避雷针滚球半径的保护范围之内;采用新建独立支撑杆安装的摄像机,可将避雷针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用镀锌圆钢,避雷针安装及保护半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避雷针的高度应按GB50057-94标准规范中关于滚球半径法进行计算。

表7.8.12-7避雷针保护范围示图

8.13.      电源防雷器

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的有关规定,对雷电入侵波应分级泄放,直到将感应过电压降到设备可以承受的水平。因此,电源系统的防雷应采取“多重保护,层层设防”的原则,根据设备的重要程度和地理位置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保护。以达到对电子设备的精细保护。

8.14.      防雷地网

接地是防雷的基础,标准规定的接地方法是采用金属型材铺设水平或垂直地极,在腐蚀强烈的地区可以采用镀锌和加大金属型材的截面积的方法抗腐,更合理的方法是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地网作为共用接地系统。接地体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4欧,如达不到要求可用添加降阻剂和增加接地体数量等方法降低阻值。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非金属型接地材料,在铁塔周围做环形地网,要求接地阻值小于4欧姆。由于铁塔位于高山上,土壤电阻率相对较高,土壤电阻率高,降阻难度大,因此,为了改善土壤条件建议采用化学降阻剂和非金属接地模块。在距离铁塔四个角2米的地方环绕铁塔一周挖封闭环形地沟,地沟宽度要求0.5m,深度要求1.5m,周长40m,在环形地沟内每隔3m的地方放置一块非金属接地模块作为垂直地极,同时在每个模块附近的方坑内灌注降阻剂,然后用镀锌扁钢将模块焊连接起来,同时将铁塔的四个角分别与地网用镀锌扁钢相互焊接连通一次。若阻值达不到要求,应再增加一圈环形接地装置。

地网是雷电流的最终去处,地网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防雷的效果。根据国家规范要求,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的目的是达到均压、等电位以减小各种接地设备间、不同系统之间的电位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如有特殊要求,以上同种地网不共地时,则应按现行国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

8.15.      铁塔及立杆前端防雷地网

每个前端摄像点(立杆旁边)都需要安装防雷接地系统。地网采用2.5米长的 L50*50*5热镀锌角钢和1块接地模块组成,开挖深度大于0.8米,用相应数量的40*4的热镀锌扁钢连接,安装尺寸应符合规范标准;地网的实测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姆;所有的连接应按规范操作。

8.16.      传输接入系统

传输接入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采用有线电路进行传输,第二种方式采用无线网络进行传输。

利用存量基站建设的摄像机均采用有线传输接入,新建杆塔建设的摄像机考虑视频数据和告警数据传输稳定性,优先采用有线光缆的传输方式,仅在传输引入困难的站址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目前,无限制的无线网络主要有2种,分别是2.4G5.8G无线网络,5.8G无线网络抗干扰能力优于2.4G无线网络设,所以无线传输方式优先考虑采用5.8G无线网络。

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5.8G无线网络主要包括:5.8G无线网桥、增益天线、馈线、POE供电模块、同轴避雷器或防浪涌保护器等设备。

根据视频监控视频所需的的传输带宽,无线网桥有:27M54M108M150M300M可选,距离较近时可以采用54M无线网桥,较远时建议采用108M150M无线网桥。

8.17.      指挥及分控中心机房配套工程

8.18.      空间布局

为满足指挥调度等需求,建议市级综合监控中心机房面积大于200㎡,市级各局委分控中心机房面积大于80㎡,县级分控中心机房面积大于50㎡。

8.19.      机房装修

分控中心机房装修体现“简洁明快、现代、美观大方、环保适用”的整体效果。

装修材料符合防火、抗无线电干扰、抗磁场干扰和对人体无害要求。为保证应急指挥中心的洁净度,装潢还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的饰面材料。

分控中心机房区域装修部分主旨是:既要与现代化的计算机通讯设备相匹配,又能通过精良、独特的设计构思,真正体现“现代、稳重、美观、实用”的整体形象。室内装潢部分的设计将遵循四条基本原则:

体现特点:体现出分控中心机房的室内装潢现代、美观、简洁的特点;

突出重点:在充分考虑大屏、网络设备、空调、UPS等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高雅、大方、简朴的风格;

格调淡雅:机房室内装潢基本格调为淡雅;

宜于健康:设计中,在材料的选用方面,充分考虑环保因素。

8.20.      监控大屏建设方案

8.21.      LCD屏建设方案

本项目显示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为LCD显示系统、图像处理系统。除了这些主要部分,根据项目具体实施情况,系统还应包括前端系统、音响系统等。

(1)  LCD显示系统:大屏显示系统支持BNC信号,VGA信号,DVI信号,HDMI信号等多种信号的接入显示,通过控制软件对已选择需要上墙显示的信号进行显示。

(2)  图像处理系统:视频综合平台可实现信号的全屏显示,任意分割,开窗漫游,图像叠加,任意组合显示,图像拉伸缩放等一系列功能。

LCD大屏拼接系统拼缝小,分辨率高,7*24小时工作。满足监控中心集中显示,信息数据实时监控的需求,提升了中心工作质量与效率。

此外还可实现如下功能:

(1) 单屏显示:组合大屏的每个单元单独显示一路视频画面,每个单元的视频信号可以任意切换(显示效果如下图所示)。

(2) 整屏显示:整个大屏显示一路完整的视频图像,显示的图像可以是复合视频(PALNTSC)、VGAS-VideoYpbpr/YCbCrDVI

(3) 单屏任意分割显示:以一个屏为单元可任意14916路画面分割显示。

(4) 图像叠加:可以将任意一个或者多个信号叠加到其他信号之上显示。

(5) 全屏任意分割显示:可以对任意重要目标细节画面进行切割放大显示。

(6) 任意组合显示:可以任意几个大屏组合显示一路画面。

(7) 图像漫游:将任意一个信号在整个大屏上进行随意移动。

(9) 图像拉伸:可将一个信号在整个屏幕墙上随意缩放。

(10) LOGO/OSD显示:在不占用视频输入的情况下,可通过网络在任意单元上以任意大小显示任意多幅静止图像,也可以是LOGO信息或地图。可在任意单元任意位置显示适量字库文本信息,文字透明度可调。

8.22.      LED屏建设方案

根据指挥中心的建设要求,结合屏幕系统使用环境等重要的特点,本项目的LED全彩显示屏采用高端LED小间距产品,单位像素为表贴三合一LED,使用标准的LED单元箱体拼接组成,采用一体成型的压铸铝工艺,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屏幕安装拼接精度和耐久度,具有图像无拼缝、环保静音、轻薄、寿命长等特点。

LED控制器作为全彩显示屏的控制系统,接收视频综合平台输出的DVI信号,通过专用网络线缆驱动LED显示屏显示,实现多种视频信号的高清输出显示。

8.23.      供配电及防雷接地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设备和保证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的其他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等)两大部分组成,因此机房的供配电系统就要满足这两大部分的要求,以保证获得稳定、可靠的电源服务。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称为“设备供配电系统”,保证计算机设备正常运行的其他设备的供配电系统称为“辅助动力设备供配电系统”。

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网络设备、通讯设备等,由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关系重大,因此需要采用UPS供电,以保障电源可靠性的要求,最大限度满足机房计算机设备对供电电源质量的要求。

8.24.      UPS系统

供电系统由于电网范围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常会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往往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不利的作用,为此,采用UPS不间断电源极为重要,它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的电源,没有瞬变和谐波,即使当电网断电时,它也可由后备电池支撑,继续供电,使计算机设备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为指挥中心配置1套三进三出在线式60KVA容量的UPS,功率因数0.8,后备时间8小时。

8.25.      电气装置及管线安装

机房供电按市电供电和UPS供电两种方式配置主干电缆及配电柜,主干供电方式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置。

在配电柜内设置多路空开,分别为中心机房内照明、机柜、环境监控设备及显示设备等供电。机柜电源由配电柜统一分配,根据不同机柜的设备功率分别配置不同的供电接入,且每个机柜采用双链路供电,两路供电分别采用单独的UPS系统供电。

配电系统所用线缆均为阻燃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及阻燃交联电力电缆,敷设镀锌线槽、镀锌线管及金属软管。

空调系统由市电单独供电。

8.26.      电源防雷系统

在机房配电柜总进线安装一组电源保护器作为电源第一级保护,同时在UPS的出线端也安装电源保护器作为达到第二级防护。

本工程中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接地进行综合接地,均利用楼内共用接地系统,用接地母线与楼内共用接地系统始端相联,并保证接地电阻小于1Ω。设备的直流接地采用铜排敷设在设备附近,采用绝缘子固定。容易产生静电的活动地板采用导线布成泄漏网,并用干线引至等电位箱接地端子。机房所有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也用导线与静电泄漏网相连,使产生的静电及时泄漏到大地。

大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八.   大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1.   采集整合服务

在保持传统农业业务的数据采集途径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采集新途径,不断丰富数据来源,逐步规范数据标准。

1.1.  现状分析

农业工作是通过设计的统一的农业报表并由企业和种养殖户填报数据来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在现有法律法规下,企业和种养殖户具有向农业部门提供调查所需数据资料的义务。目前农业部门已经尝试开展互联网大数据利用的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数据格式较为繁杂,数据标准不够统一,技术体系存在难点,对互联网数据整合利用的程度还有较大提高的余地。

1.2.  设计思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采集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新型的数据采集途径,对传统农业数据采集途径形成补充。

1.3.  爬取方式

针对互联网上存在的海量企业信息和交易信息,利用大数据分布式技术和网络爬虫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语义分析技术,实现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和结构化化转换。

1.4.  购买方式

在相关立法的保障下,在保护公司隐私的前提下,按照农业业务的需要,通过采购的形式,从拥有大数据的企业和互联网公司购买数据,效率高又减少社会重复劳动。

1.5.  合作方式

针对国家其他部门拥有的行政记录数据,如农业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信息、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信息及公安部门掌握的人口信息等,建立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方式,在从其他部门获取数据的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提供数据。

1.6.  数据整合

从以上各种方式采集获取来的数据,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数据转换和清洗,但是仍然不能完全符合农业平台标准,因此需要建立互联网及外部数据整合平台,实现第二轨数据和第一轨数据的标准统一。对于互联网数据,主要采用标签和类型归并两种方式对应到农业标准体系;对于其他部门、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的数据,则主要采用类型归并的方式对应到农业标准体系。

1.7.  设计内容

1.8.  互联网原始数据采集

互联网大数据采集系统基于云计算分布式技术架构,采用聚合搜索引擎、海量数据存储管理、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攻克互联网信息碎片化、数据量巨大、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等技术难点,实现互联网海量数据采集和结构化转换,形成统一的高价值结构化数据库。

基于上述技术的系统架构图如下:

 

系统提供采集强大稳定的采集功能,并提供采集规则配置、采集任务调度、采集任务监控、采集内容管理等丰富全面的管理功能。系统数据采集具有覆盖范围广、采集准确性高、运行稳定性强、资源占用率低等四个特点:

ü 网站覆盖度广。系统采集范围覆盖国内外数万家主流网站,支持多语言采集。

ü采集准确性高。系统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精准识别采集目标,过滤无关链接和广告等垃圾数据。

ü运行稳定性强。系统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分布式架构,保证了采集进程24小时稳定运行。

ü资源占用率低。系统采用优化的网页更新增量采集策略,大大降低了对主机和带宽资源的占用。

1.9.  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采集

建设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采集标准,在公网设立数据采集服务器,通过网闸设备把互联网合作伙伴的数据单向传输到政务外网。

建设提供多种主流数据采集接口,包括文本文件、excel文件、数据库、消息队列、webservice等接口,满足多用户角色、多终端数据上传需要。

1.10.      其它智慧系统数据采集

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其它智慧系统数据采集标准,通过数据采集共享服务系统和数据中台系统,实现和其它智慧系统间的数据采集和共享。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协议,以数据接口的形式对外提供系统数据,并支持权限分配等安全管理功能,保障数据安全。

1.11.      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采集

建设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采集标准,在公网设立数据采集服务器,通过网闸设备把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的数据单向传输到外网。

建设提供多种主流数据采集接口,包括文本文件、excel文件、数据库、消息队列、webservice等接口,满足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上传需要。

1.12.      数据整合

通过标签方式和结合行业主流分类方式,建立互联网数据行业标准和农业标准,通过大数据技术、语义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互联网新增数据类型到国家农业标准的自动归并,实现互联网农业数据的整合。

通过结合行业标准,建立县域农业标准到国家农业标准的映射对照关系,实现对接国家标准平台数据的整合。

1.13.      分步建设

为了确保全域智慧农业大数据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建议对第二轨的数据源采取“总体设计,分步建设,先易后难,专业突破”的数据整合利用方式。

1.14.      互联网原始数据

按照平台业务需求迫切程度、网上信息完备程度及技术实现难度,优先采集相关互联网数据,实现对现有平台业务的补充和佐证。如对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需求。一个业务运行稳定后,再稳定有序的逐步推广到其它业务。

1.15.      互联网合作伙伴数据

按照平台业务需求迫切程度、合作伙伴提供信息的广度精度及合作伙伴配合程度,优先收集部分互联网合作伙伴的数据和指标,实现对现有农业业务的补充和佐证。一个合作伙伴的数据稳定利用后,再稳定有序的逐步推广到其他合作伙伴。

1.16.      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

按照平台业务需求迫切程度、其他部门提供信息的广度精度、其他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及配合程度,优先收集部分国家部门的数据,实现对现有平台业务的补充和佐证,并实现平台与其数据共享。一个部门的数据利用充分共享后,再稳定有序的开展其他部门数据的利用和共享。

1.17.      运营方式

由于互联网数据采集整合平台具有投入较大,技术较为先进,运营较为复杂等特点,因此互联网数据采集整合平台存在如下三种建设和运营模式,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下表为简单对比:

 

产权

资金投入

建设周期

运维服务

风险评估

自建自营

甲方

一次性投入

较长

难度大

投资风险高

投资规模大

需要专职的专业运维团队

IT风险高

 

 

业务风险高

自建他营

甲方

一次性投入

较长

简单

投资风险高

投资规模大

有专业运维团队服务

IT风险低

 

 

业务风险较高

他建他营

乙方

分期投入

较短

简单

投资风险低

投资规模可控

有专业运维团队服务

IT风险低

 

 

业务风险低

 

2.   质控治理服务

各种调查数据质量是平台业务成败的关键,对于数据质量的管控,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从数据整合、数据预处理、资源入库、资源监控、资源利用等数据处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完善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与数据质量管控机制,是对数据从获取、清洗、转换、关联、存储、使用等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里可能引发的各类数据质量问题,进行识别、度量、监控、预警等一系列质量管理的活动。数据质量管理是循环管理过程,其终极目标是通过可靠的数据,提升数据在平台分析决策等业务中的使用价值。

数据质量作为大数据平台的核心之一,具有多重属性,其基本质量特性主要包括: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四个方面,要对数据质量进行较好地控制,就必须对数据的四个基本质量特性进行很好了解,从而在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杜绝数据质量问题的出现,使数据监控工作真正达到控制数据质量的目的。

 

从上图看出,数据质量面向的是整个业务流程,从业务库到ETL再到数据仓库都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的数据质量规则进行管控。校验规则分为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三种,分别面向三种不同的校验方案。业务库和数据仓库中的已有数据可以直接进行在线质量规则校验。ETL过程中,可以通过质量规则定义提供的数据清洗服务进行数据的清洗。

同时,两个或者多个数据源之间可以进行数据比对。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比对数据源,自定义比对规则,进行在线数据比对。比对的结果可以反映出不同库的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差异,进一步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数据质量校验的方式分为全部校验和抽样校验,执行方式分为手动执行和定时执行。

2.1.  质量规则

质量规则分为两部分:规则列表和对象列表。通过这两部分可以正向和反向地进行数据质量校验。所谓的“正向”指的是先定义规则,在规则上选择数据目录与规则条件后,执行检测。“反向”指的是直接选中某个数据目录,进行数据质量校验。

规则列表包括各个规则的名称、对象、级别、执行建议、操作等。可以通过规则树进行分类筛选,规则树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三种规则类型。

质量规则是针对某个表中的某一列或者某几列定制的约束条件,所以每个规则都需要选择规则对象(数据目录),制定规则范围,规则范围包括约束项(列),约束值,过滤条件等。定制的规则可以选择建议处理方式(人工处理和定时处理),方便以后使用该规则进行质量检测时找到最佳的处理方式。规则的级别可以调整为普通、警告、严重三种级别,从而对不同的质量问题进行相关的报警。

2.2.  自动化监控数据流转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数据比对及检测后,形成数据质量报告,形象具体的描述数据质量问题所在及处理情况,具体分为业务数据质量报告和技术数据质量报告。

定期给相关负责人生成一份全过程的面向业务的数据质量报告,包括业务库的数据质量问题,ETL中的数据质量问题,数据仓库的数据质量问题等,详细罗列每个过程的数据质量问题的责任人、问题个数、已处理个数、未处理个数等。直观地反映这个阶段的数据质量问题。截图如下:

 

2.3.  数据比对

为了保证同步后的数据库与源库的一致性,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比对规则,来检验数据是否一致,一般来说都是采用增量比对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重复比对的工作量,对于一些比对可以直接进行修复,有些比对可能需要通过发邮件进行通知方式告知用户,手动进行数据的修复。比对一般包括以下两种:

1. 数据分条比对:针对源库中的每条数据,将多个需要比对的列的值进行Hash(一般是那些在ETL转化中没有进行处理的列),比对两个库中数据相应的Hash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可以选择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进行修复,使数据达到一致。

2. 计算数据比对,主要包括数据条数目的比对、或者某列的合计比对。这种比对效率比较高,推荐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比对,但是这种比对能够查到不一致,不能够自动进行修复,需要人工手动修复。

2.4.  数据检测

数据完整性检测:数据完整性检测主要包括数据目录对应的数据集是否存在;实际数据集是否存在;数据集中的主键、约束、数据类型相对于元数据是否有缺失等。

数据一致性检测:数据一致性检测指实际数据的值是否和元数据定义的标签的验证规则一致。

数据准确性检测:数据准确性检测主要指数据集中的数据是否有乱码;实际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和元数据中定义的相同。

数据及时性检测:数据及时性检测指数据的更新周期是否符合数据目录中定义的更新周期。

2.5.  数据质量评分

针对数据集的缺失、元数据的不匹配、数据的不准确等数据质量问题,数据管理平台制定了客观的评分规则,对每个数据目录进行统一打分,并提供了完善的管理系统在线预览数据质量评分排名、有问题的数据、各项数据质量问题的明细等。

3.   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城市)

3.1.  架构设计

资源服务平台包括数据服务构建、数据服务监控管理、数据服务安全审计和服务大厅组成,数据服务构建主要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和应用开放平台构成,平台架构图如下所示:

 

资源服务平台核心组成包括服务总线和服务大厅两部分,数据监控管理和数据服务安全审计贯穿整个资源服务平台,在服务总线、数据超市等各部分都进行了监控管理和安全审计处理,从而保证数据服务的高质量性、高精准性。

服务总线是数据对外提供服务的桥梁,连接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发布、测试、授权、使用、版本、下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机制,以及服务监控、使用情况分析等相关的基础服务。应用开放平台通过服务总线调用平台数据资源开发第三方应用,最终在应用超市上线运营。

服务大厅是对最终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应用服务和个人服务的聚合体,主要包括数据超市、应用超市和个人空间三部分。数据超市是数据资源的集合展示,警务信息资源经过数据管理平台汇集整合、处理,形成数据服务,最终在数据超市对民警提供数据服务;应用超市为应用提供可靠、方便、快捷、高效的运营和推广平台,基于应用开放平台开发的应用最终会在应用超市汇集整合,对最终用户提供APP下载、使用等功能;个人空间旨在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智能化、协作化、一体化、个性化的用户空间平台,为用户工作中产生的碎片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提供从存储、读取、检索到展现的一站式信息管理。

3.2.  服务总线

服务总线提供了从服务的定义期到运行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连接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的桥梁,为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发布、测试、授权、使用、版本、下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机制,以及服务监控、使用情况分析等相关的基础服务。

3.3.  服务总线架构

服务总线由“服务商店”、“服务管理”、“运维管理”、“授权组件”和“服务网关”五个核心部分组成。依据组件使用场景不同,我们将五大组件分为“定义期”和“运行期”两组。其中“定义期”组件是服务提供者注册管理服务、服务消费者申请使用服务和运维人员监管服务使用情况的操作窗口; “运行期”组件是应用实际访问服务时所涉及的组件。为实现对服务访问的统一监控管理,任何服务的调用都是直接请求“服务网关”,“服务网关”通过对“访问令牌”进行有效验证后,再访问目标服务并将服务结果返回给应用。“访问令牌”代表应用的身份和访问权限,是第三方访问服务的票据,它是由“授权组件”颁发的。整个产品架构如下图所示:

 

3.4.  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服务中心为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创建”到“停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生命周期状态流转状态如下:

 

首先,服务提供者注册服务,信息填写完毕并测试通过后进行提交,平台管理员对服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服务则在服务商店进行推广展示。当服务发生变化,服务提供者需要创建新版本,同样进行提交审核。该版本上线后,旧版本被重置为“弃用”状态即服务不在服务商店显示但仍然可调用。待原先使用旧版本服务的应用全部切换为新版服务后,将彻底停用旧版本。

平台提供了多种服务接口的接入方式,支持高速服务、webservicehttp等,并以标准REST服务对外提供。服务提供者在服务注册页面需要提供服务功能描述,服务入参、服务结果返回结构描述等信息。

3.5.  服务目录

服务目录负责服务的集中管理展示,支持按照业务分类、服务提供者等多维度展示服务,方便用户根据分类查找服务,并提供服务全文检索功能,基于搜索可以更快速找到想要的服务,进行查看及订阅申请。为方便用户快速了解服务,提供服务详细页面,描述服务功能、调用参数、返回结果示例等信息、并提供“在线测试服务”功能。

3.6.  服务授权

授权组件可以认证应用身份、引导用户授权许可和颁发服务访问令牌,授权组件基于OAuth2.0协议对第三方进行授权。服务授权包括用户授权和应用授权,用户授权是指允许第三方应用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访问其在网站上存储的信息资源,而这一过程中网站无需将用户的账号密码告诉给第三方应用,用户还可以对授权的应用随时取消授权。应用授权是仅对应用身份进行认证授权的方式,适用于不需要用户授权的服务。

3.7.  服务网关

服务网关实现了基于国际标准协议的资源与应用的安全授权体系,所有数据服务都在此体系的保障之下,应用只能调用自身权限范围内的服务,每次服务调用,应用都要证明自己的身份。

支持多级服务安全策略配置,为服务配置(无授权,应用授权,用户授权,可选用户授权)等多种级别的安全策略。根据服务级别,应用可能需要经过服务提供者、平台、用户三方的授权才能使用服务。默认公共服务不需要授权即可使用,除此之外,其他服务均需要授权方可使用。

授权模式是服务在注册到开放服务平台时选择的,服务提供者可以选择自己授权,也可以把授权权利交给平台统一管理。对于涉及用户个人隐私的数据服务,如登录记录、个人信息等,应用还需要得到用户的授权才能使用。为保障安全,涉及保密信息的服务要求必须使用HTTPS或多重加密进行处理。

服务提供商可配置服务访问量控制和频率控制(所有应用或者单个应用)。也支持配置需要订购才可以使用的服务(有限次数订购,无限次数订购)。

3.8.  服务监控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服务总线提供统一的监控机制对服务的运行、调用、授权及反馈等信息实行统一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故障,尽快解决故障,保证服务高效安全的运行。服务提供商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监控检查频率,设置出错告警通知方式。

服务监控包括对服务历史调用次数、成功率、服务消费者等信息的监控管理,管理员可以查看全局的服务监控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服务控制台查看自己提供的服务监控信息,另外可根据服务调用数据报表,鉴别出请求模式,优化服务实现结构。

3.9.  服务SDK

为了帮助开发者提供简单易用的方式使用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C++Java.net等各种语言SDK。同时提供文档和沟通工具,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

3.10.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目前人工智能和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它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库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所谓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能够自动分析数据和进行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或模式,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大数据平台通过整合平台内部系统数据、农业相关部门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广泛数据资源,为数据分析、印证提供了必要支撑。通过对来自多方面的纷繁复杂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找出蕴藏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数据的总体分析、研判、指标评估提供依据。

 

基于前面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汇集整合的来自平台内部、相关部门、互联网等各方面的数据,针对具体业务目标,首先对挖掘目标所需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使之更好地满足后续挖掘分析需要;然后进行实际的挖掘分析处理,提取数据中隐含的、未曾发现的、有价值的知识;最后,对挖掘产生的知识进行验证评估,评估正确的知识入知识库,供用户使用。

3.11.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者算法对已有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使之能更好地满足后续挖掘分析的需要。针对不同的挖掘场景和目标,需要提供对应的预处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中文分词、词性标注、停用词过滤、特征提取、数据降维处理、数据量纲等。

在对网页分析挖掘时,首先要对网页正文内容进行中文分词,把文档内容分割成一个个中文词语并进行词性标注;然后进行停用词过滤,把文档中经常出现的频率很高却对内容没有任何影响的词去掉,如“的”、“地”、“得”、“啊”、“呀”等;再进行词性标注后,通过基于规则的模式特征方法提取目的地旅游评价的情感特征词,构建情感词特征向量空间模型,为后续挖掘分析提供能直接处理的数据。

在对经济、人口指标等趋势预测分析挖掘时,首先要进行量纲处理,通过标准化处理函数,使影响客流量的处于不同数量级的多个因子,量化到某个区间内的同一级别,以方便预测模型对不同因子拟合处理;然后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我们不需要对海量数据中每条数据进行分析,只要把握其中主要数据,就能分析出预测结果,而且更快捷高效。我们采用数据规约中的主成份分析方法,用影响指标较少的综合因子代替原来较多的因子来进行降维。经过量纲、降维后的数据可以提供给后续挖掘分析直接使用。

3.12.      挖掘分析

挖掘分析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它的目标是从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未曾发现的、有价值的知识。挖掘分析需要根据不同挖掘目标及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和模型。通过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本项目涉及到的挖掘算法包括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

在对目的地旅游服务评价分析挖掘时,我们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SVM)两种分类技术分别进行模型验证,通过样本数据来训练分类模型,通过测试数据来验证模型的误差率,根据模型的准确度和误差率来确定其中一种分类技术应用到实际挖掘处理中。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首先确定评价指标分类类别,选取样本数据,计算样本数据的出现概率,确定各类别的特征词集合。从测试数据中提取特征词,根据这些特征词在各类别特征词集合中出现的概率,确定每条数据的所属分类。根据测试数据的分类准确率,调整样本数据的特征词集合,直到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到生产环境,进行实际的挖掘处理。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技术的实现方案如下:首先确定评价指标分类类别,选取样本数据,转换成支持向量机能识别的格式,选择支持向量机的训练函数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训练,选取一定比例的测试数据和支持向量机的测试函数进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验证,通过多次交叉验证分类模型,得到指标评价最优支持向量机模型。最后, 将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到生产环境,进行实际的挖掘处理。

针对预测分析,我们可以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分类算法。首先确定影响预测的输入因子,根据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选择原则,构建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然后用训练样本进行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通过测试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率和误差率,不断优化模型,直到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将优化后的模型应用到生产环境,进行实际的挖掘处理。

3.13.      知识评估

知识评估是对挖掘过程产生的知识进行验证,根据目标结果来验证数据挖掘结果的正确性,最终产生的挖掘知识会存储到知识库中,成为知识资产,供用户使用。

常用的开源产品包括AnsjFNLPMahout

Ansj是一个基于google语义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的java中文分词实现,它的分词速度达到大约200万字每秒,准确率达到96%以上。该项目目前实现了中文分词、中文姓名识别、机构名识别、用户自定义词典等功能,适合于自然语言处理对分词效果要求比较高的场景。

FNLP是一个基于机器学习的中文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开发工具包,它包含实现自然语言处理所需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集。其功能包括实体名识别、关键词抽取、依存句法分析、时间短语识别、在线学习、层次分类和精确推理等。

Mahout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SF)旗下的一个开源项目,提供一些可扩展的机器学习领域经典算法的实现,旨在帮助开发人员更加方便快捷地创建智能应用程序。Mahout包含许多数据挖掘算法的实现,包括贝叶斯分类、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逻辑回归、聚类、推荐过滤、频繁子项挖掘等。Mahout可以部署在Hadoop之上,通过使用 Apache Hadoop 库,Mahout 可以有效地扩展到云中。

3.14.      数据超市

数据超市为日益增加的数据资源提供一体化的数据展现、分析的解决方案,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数据挑选、使用、下载、分享、评价等服务。通过数据超市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充分利用,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战略资产。

3.15.      数据多维展示

数据超市提供了数据的多维展示,可以根据主题分类、资源类型、排行、评分、下载量等不同维度展示数据资源,方便用户根据分类查看数据资源。

 

3.16.      数据检索

数据超市除了提供主题分类、数据类型的检索之外,同样支持数据资源全文搜索,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想要的数据资源。

3.17.      数据订阅

支持数据资源订阅功能,用户订阅所需数据资源之后,可在我的数据模块查看订阅数据资源。

3.18.      数据评分、评论

数据资源支持评分、评论等功能,根据数据资源的得分可以进行数据资源排行展示和数据资源推荐。

3.19.      数据可视化

 为了让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数据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更加形象活泼,需要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技术。大数据平台提供丰富的数据可视化技术组件,包括:地图、热力图、关系网络图、树图、标签云、空间信息流图、弦图、散点矩阵图、气泡图、折线图、柱状图、条形图、雷达图、饼图、仪表盘、漏斗图、混搭图、表格等。

3.20.      地图

地图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地理位置信息的图。大部分农业数据的分析都可以以地图为载体来展现,如需要以地图为载体直观的展现全国农产品产量情况、流动人口情况等。

GIS平台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服务,如Javascript,Flash,Android,ios,Web服务等,它能够帮助您在网站中构建功能丰富、交互性强的地图应用,包含了构建地图基本功能的各种接口,提供了诸如本地搜索、路线规划等数据服务。

1)基本地图功能:展示(支持2D图、3D图、卫星图)、平移、缩放、拖拽等。

2)地图控件展示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添加/删除鹰眼、工具条、比例尺、自定义版权、地图类型及定位控件,并可以设置各类控件的显示位置。

3)覆盖物功能:支持在地图上添加/删除点、线、面、热区、行政区划、用户自定义覆盖物等;开源库提供富标注、标注管理器、聚合marker、自定义覆盖物等功能。

4)工具类功能:提供经纬度坐标与屏幕坐标互转功能;开源库里提供测距、几何运算及GPS坐标/国测局坐标转换坐标等功能。

5)定位功能:支持IP定位及浏览器(支持html5特性浏览器)定位功能。

6)右键菜单功能:支持在地图上添加右键菜单。

7)鼠标交互功能:支持动态修改鼠标样式、鼠标拖拽/缩放地图及鼠标绘制等功能。

8)图层功能:支持重设地图底图、地图上叠加实时交通图层或自定义图层功能。

9)个性化数据展示功能:用户自有数据存储到云后,通过服务API可以提供以麻点图形式展示自有数据功能。

10)自定义图层:支持添加和删除图层功能。

11)自定义事件:拥有一个自己的事件模型,可监听地图API对象的自定义事件,可以添加移除事件。

在地图引擎之上,可以通过定制开发实现平台业务相关的各类图层。

3.21.      图表

大数据可视化展现可采用开源的eChartsJS图标库实现。eCharts是基于Canvas的,纯Javascript 的图表库,提供直观,生动,可交互,可个性化定制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创新的拖拽重计算、数据视图、值域漫游等特性大大增强了用户体验,赋予了用户对数据进行挖掘、整合的能力。

ECharts Enterprise Charts(商业产品图表库),提供商业产品常用图表库,底层基于ZRender,创建了坐标系,图例,提示,工具箱等基础组件,并在此上构建出折线图(区域图)、柱状图(条状图)、散点图(气泡图)、K线图、饼图(环形图)、地图、力导向布局图,同时支持任意维度的堆积和多图表混合展现。

ECharts提供的图表(共813种)支持任意混搭:

折线图(区域图)、柱状图(条状图)、散点图(气泡图)、K线图、饼图(环形图)、雷达图、地图、力导布局图。

混搭情况下一个标准图表:包含唯一图例、工具箱、数据区域缩放、值域漫游模块,一个直角坐标系(可包含一条或多条类目轴线,一条或多条值轴线,最多上下左右四条)。

拖拽重计算特性(专利)带来了数据分析图表从未有过的用户体验,允许用户对农业数据进行有效的提取、整合,甚至在多个图表间交换数据,赋予了用户对数据进行挖掘、整合的能力。

支持重载数据视图的输出方法,用你独特的方式去呈现数据。如果你的用户足够的高端,你甚至可以打开数据视图的编辑功能。

很多图表类型本身所表现的能力是相似的,但由于数据差异、表现需求和个人喜好的不同导致最终图表所呈现的张力又大不一样,比如折线图和柱状图的选择总是让人头疼。ECharts提供了动态类型切换,让用户随心所欲的切换到他所需要的图表类型。

ECharts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图例开关,可以随时切换到你所关心的数据系列。

数据可以是无限的,但显示空间总是有限的,数据区域选择组件提供了大数据量中漫游的能力,让用户选择并呈现他所关心的数据区域。

基于坐标的图表(如地图、散点图)通过色彩变化表现数值的大小能直观形象的展示数据分布。但如何聚焦到我所关心的数值上?我们创造了称为值域漫游的功能,让你可以轻松进行数值筛选。

ECharts发明了基于像素的大规模散点图(专利),一个900 x 400的散点区域就能够毫不重复的呈现35万组数据,这对于常规的应用,用现代浏览器就足以轻松展现百万级的散点数据。

支持多系列,多维度的数据堆积,配合自动伸缩的图形实体和直角坐标系,能呈现出更有内涵的数据图表。

地图类型支持worldchina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同时支持子区域模式,通过主地图类型扩展出所包含的子区域地图,轻易输出全球176个国家地区和全国600多个省市区域简图。

内置地图由标准GeoJson地理数据并经过高效的压缩算法压缩生成的地图数据(大小仅为标准geoJson30%左右)驱动而来。如果内置地图类型或数据如果并未满足你的项目需要,可通过简单动态注册产生你所需要的新类型。

500+个可配置选项结合多级控制设计满足高度定制的个性化需求。

可以捕获的用户交互和数据变化事件实现图表与外界的联动。

一些常见的图表类型和形式如下:

Ÿ折线图

Ÿ柱状图

Ÿ散点图

ŸK线图

Ÿ饼图

Ÿ雷达图

Ÿ力导向布局图

Ÿ仪表盘

Ÿ漏斗图

Ÿ混搭

Ÿ组件

Ÿ其他

Ÿ主题

 

 

3.22.      数据统计

为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数据资源的使用情况,数据超市提供了对数据资源的下载次数、浏览次数、评分人数、日访问量等数据展现,同时提供了数据质量得分,保障用户使用高质量的数据资源。

 

3.23.      数据反馈

为更好的管理数据资源,建立了完备的数据反馈沟通机制,帮助持续改进数据质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数据资源体系的高质量、高健康度。

用户可以针对“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资源过时”、“数据资源无法下载”等方面发表反馈意见,数据超市会将反馈意见整理,根据反馈意见完善数据资源,保障数据资源的高质量性。

4.   数据开放服务

4.1.  数据开放目录管理

4.2.  目录设计

在常见大数据平台云资源目录的基础上,设计、生成农业专项系统的云数据开放目录。

数据开放目录中的数据集是可以被其他部门共享、下载和使用的。

数据开放目录中的数据集按照开放等级可以分为部门间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等级。

4.3.  系统间开放

对于非本系统保密的数据可以纳入数据开放目录中,根据分级授权,由数据所属系统对数据进行授权管理。对于请求数据的系统,进行条件的授权来对其开放全部或部分数据,系统将授权的数据集进行打包,然后开放给申请系统。

4.4.  对外开放

对于不涉及个人隐私及敏感信息或可能存在泄露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的数据可以放入对外开放的级别中。可以发布在互联网并提供下载和使用。

4.5.  数据开放目录的梳理

 

4.6.  数据开放加工机制

数据开放加工,是为了将原本不适合开放的数据通过数据加工再整理和数据失真的方式,将数据集里涉及个人隐私及敏感信息或可能存在泄露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的数据进行过滤,使之变成可以开放的数据的一种手段。具体加工机制如下:

4.7.  数据再整理

 

4.8.  数据失真

利用泛化、压缩、向原始数据添加噪音等手段,使数据一定程度失真的方法来对数据的隐私进行保护。它是使敏感数据失真但同时保持某些数据或数据属性不变的方法,处理后的数据仍然可以保持某些方面的性质,以便进行数据挖掘等操作。

数据失真技术通过扰动(perturbation)原始数据来实现隐私保护。它要使扰动后的数据同时满足:

( 1) 攻击者不能发现真实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攻击者通过发布的失真数据不能重构出真实的原始数据。

( 2) 失真后的数据仍然保持某些性质不变,即利用失真数据得出的某些信息等同于从原始数据上得出的信息。这就保证了基于失真数据的某些应用的可行性。

扰动(perturbation)原始数据

当前, 基于数据失真的隐私保护技术包括随机化、阻塞(blocking)、交换、凝聚( condensation)(注:见《面向数据库应用的隐私保护研究综述》)。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数据(注:摘自《涂子沛点评国内首个数据统筹局》)的方法来使数据失真。一般地, 当进行分类器构建和关联规则挖掘,而数据所有者又不希望发布真实数据时,可以预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扰动后再发布。

4.9.  数据开放方式管理

4.10.      数据服务

平台可以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用户的需求提供数据包和API等方式的数据服务。

数据包:平台可以将指定的数据集单独或者批量的以HTMLZIPXMLXLSJSON等。

数据接口:对于一些数据量较大或由于授权等原因不可下载的数据,平台提供API接口或WebService等多种数据接口来提供数据调用。

4.11.      建模服务

提供公共的、通用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例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并形成应用,社会公众通过应用调用已经建立的数据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4.12.      数据开放生命周期管理

开放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数据规划设计、数据运行维护到数据绩效评价整个过程的管理活动。

4.13.      数据规划设计

开放数据规划应从制定数据开放的原则、数据开放的工作步骤、梳理数据开放目录的方法、梳理数据集的方法、采集、加工数据的方法、发布数据集的方法、数据更新、维护的方法、对技术平台的要求、数据利用的方法、日常工作的方法等十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规划。

4.14.      数据运行维护

4.15.      待发布数据集

数据集目录提交审批通过后,数据集目录变为待发布状态,运营管理员同时可以接收到待发布数据集发布任务。

4.16.      数据集目录查询

数据集目录列表信息查询功能,提供按照不同部门、行业、分类、数据类型、标签、数据集状态等多种参数进行数据查询,以列表的形式返回数据集数据。

4.17.      数据集更新

提供数据集目录下的数据集更新操作,主要包括两个自动更新和手动更新两种方式,在数据集更新过程中,门户原已发布数据集版本仍可正常访问。

l  自动更新

根据数据采集任务配置,通过采集任务自动与数据源保存数据同步,如数据发生变更,对已更新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处理操作,并生成数据报告,提供审批;审批完成后,由运营管理员执行数据发布操作,对外发布数据。数据发布后,更新后的数据集

l  手动更新

数据管理员可对数据集进行手动维护,更新数据集数据,数据集更新后,进行数据清洗、数据处理操作,并生成数据报告,提供审批;审批完成后,由运营管理员执行数据发布操作,对外发布数据。

4.18.      数据集目录修改

数据集目录修改申请审批通过后,数据管理员会接收到数据目录修改任务,对目录信息进行修改操作,主要包括数据集基本信息修改、元数据变更两个方面。

数据集目录基本信息修改后,经审核无误后,直接对外发布。

如元数据发生变更,需要对数据集数据进行重新采集和处理,执行数据集发布流程,数据集目录审批完成后对外发布,数据发布时,可以选择是否保留旧版本数据,如果保留,以往版本数据可继续访问,但不再对其中数据进行数据更新维护。新版本发布后,自动触发消息通知机制,通知数据使用者数据集目录变更情况。

4.19.      数据集目录下线

已发布数据集目录,可执行数据集目录下线操作,发起数据集目录下线审批流程,审批通过后,执行审批结果,数据集目录下线后,用户将无法继续对数据集目录进行访问。数据集目录下线后,自动触发消息通知机制,通知数据使用者数据集目录变更情况。

4.20.      数据集目录删除

对于非上线状态的数据集目录数据管理员可以发起数据集目录删除申请,审批通过后,数据管理员执行删除操作。注:删除执行伪删除

4.21.      数据绩效评价

对数据的使用率、数据质量、数据颗粒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报告,制定明确的改进方案,经主管领导审核确认,作为下一年度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主管领导应监督改进方案的落实。各级部门,不管是自己运行维护还是运维外包,不断提升开放数据的质量和数量。

4.22.      数据开放授权管理

数据开放目录中的数据集按照开放等级可以分为部门间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等级。

部门间开放:

对于非本部门保密的数据可以纳入数据开放目录中,根据分级授权,由数据所属部门对数据进行授权管理。对于请求数据的部门,进行条件的授权来对其开放全部或部分数据,系统将授权的数据集进行打包,然后开放给申请单位。

对外开放:

对于不涉及个人隐私及敏感信息或可能存在泄露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的数据可以放入对外开放的级别中。可以发布在互联网并提供下载和使用。

 

4.23.      开放服务管理机制

4.24.      数据目录申请流程

 

数据主权是归部门所有,数据接入数据开放平台之前必须得到数据主权部门的许可,所有必须要通过数据接入的审批流程。我们根据平台建设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枚举不同申请接入流程,具体如下:

一、建设初期

平台建设初期,一般是平台建设部门发出数据集申请,得到数据主权部门的许可之后由平台承建方实施数据集接入。

还有一种情况是数据初始化,也就是建设部门和数据主权部门前期已经约定一批数据集是可以放入数据开放平台,例如已经在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由承建方实施接入平台,不用走申请流程。

二、运营期

平台进入运营期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建设初期建设部门还是会发出数据集接入申请,得到数据主权部门的许可;另一种情况是数据主权部门申请将自己数据接入平台,申请要得到我们平台建设部门的许可方可接入。

不论申请是从数据主权部门还是从平台建设部门,在数据流转中都要定义清楚数据集的基本信息:名称、描述、主权部门、申请部门、数据项、更新周期、数据集存在形式,数据格式,数据集区间等。

 

4.25.      数据集目录完善

数据集目录完善是指数据集已经过相关单位授权,由具体技术实施人员按照我们数据开放目录基本信息的标准补充完整。

九.   系统运维方案

项目承建单位应提供三年维保服务。系统中,综合运维系统可对系统IDC机房等进行状态监控、运行日志记录等操作,满足少量人员即可对平台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规划以AB角制,保障时刻有至少一人对平台运维工作。

1.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1.1.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在组织人员方面,针对目前常规系统分散运维的现状,私有云IDC中心迫切需要统一运维管理认识,整合运维管理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建立起集中的运维管理模式。集中运维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使私有云IDC中心从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向面向业务、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并通过对私有云IDC中心服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共享使用,在服务环节上加强沟通协作,提高私有云IDC中心整体运维管理的有效性。

在管理规范方面,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运行中的大多数智慧农业系统,因涉及部门、用户、场景较多,日常运维工作中没有规范的管理流程,私有云IDC中心迫切需要对目前运维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和标准化,建立统一的运维管理流程,以适应业务用户对服务端到端的需求。同时,作为管理流程执行的保障手段,私有云IDC中心需要建立运维管理工作的管理控制点(如开发转运维的上线管理、运行监控管理、下线管理等)和覆盖全面的管理制度,并清晰定义信息化服务的考核目标,按照管理流程、角色岗位进行分解,配套实施支持考核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量化评价信息化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信息化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行。私有云IDC中心管理层还提出制定运维费用标准的管理需求,使私有云IDC中心运维费用能够与信息化建设费用、日常公用经费区分,规范运维费预算的执行,保障运维工作有序开展,并能够基于预算执行结果,进一步指导私有云IDC中心的运维管理工作。

在技术工具方面,针对相关部门和用户,单从自身技术需要出发,分散自发使用局部功能软件的情况,私有云IDC中心迫切需要从业务和中心管理需要出发,制定一套用于从整体上指导运行维护工作的技术规范,采用业界成熟的专业工具来弥补现有工具手段的功能局限,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技术管理工具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撑子系统;同时需要实现技术工具之间的集成与整合,逐步实现运维工作流程和监控管理的自动化。

综上所述,无论从组织人员、管理规范还是技术工具方面,私有云IDC中心都对目前的运维工作提出了迫切的改进和建设需求,希望能够从整体结构上考虑这三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套适应业务和管理成熟度的运维管理体系,高效支持业务的稳定运行与发展。

1.2.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按照制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用户服务模式和规范,应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搭建统一高效的运维管理平台。运维管理平台包括信息展示、服务台、服务流程管理、知识库、集中管理与监控(机房环境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存储备份管理、应用系统管理、客户端管理)等功能模块和子系统的建设内容,私有云IDC中心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树立面向业务服务的运维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实行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模式,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灵敏的运维管理平台,由无序服务向有序服务转变;建立规范标准的运维管理流程,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应用先进、实用、高效的运维管理工具,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1.3.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智慧农业私有云IDC中心肩负着全域智慧农业系统平台主干网建设、维护、运营的使命,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信息化服务。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网上运行的业务应用逐步增加,计算机机房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大型主机、服务器、客户端等硬件平台,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软件平台日益复杂,服务的用户越来越多,如何维护好日益增多的网络和系统等各类设备,保证各个应用系统安全顺畅地运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做到网络和用户之所及,管理和服务之所及,是政务业务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

因此,需要梳理运维管理需求、规范运维管理流程,开发和建设一套科学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技术的运维管理体系(简称体系),从粗放和分散式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使运维管理体系成为私有云IDC中心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对政务核心应用系统顺利运行和应用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支持和推进政务改革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

2.   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  服务宗旨

“信”字为先;

快速响应、高效服务;

致力于每个细节都超出用户的期望;

不畏变革,大胆创新,做竞争对手做不到的。

2.2.  私有云IDC服务体系架构

在项目运维服务过程中,私有云IDC中心以“体系化”的思路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持续改善机制”,面向业务和应用,以服务为导向,创建创新性的政务运维管理体系。

政务运维管理体系涵盖组织管理模式、制度规范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3个层面的内容。

2.3.  组织管理模式层

确定和规范运维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人员岗位职责安排、机构设置,将信息化服务相关的全部活动进行统一决策与规划,形成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机制,实现对用户的端到端服务。在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模式下,按照运维管理任务科学设置或调整组织机构,划分任务、角色、岗位,合理配置运维管理资源,达到人、工具、流程的有机融合。

2.4.  制度规范层

分别从管理与操作方面建立运维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行为准则与工作程序,从运维管理体系总体运行、流程执行和岗位职责3个层次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确定运维费用的组成与计算方式,规范运维费用的来源保障,实现运维管理的量化管理。具体内容包括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流程的设计、评价考核体系的执行、运维费用的管理等。

2.5.  技术支撑层

建立面向业务用户的信息化服务请求响应窗口和面向技术支持人员的体系运行管理窗口,建立负责运维管理流程运行的流程管理平台和负责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监控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根据不同类型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技术管理子系统,建立知识库、配置库、报表及日常操作等共享支持子系统和为业务管理提供服务的业务运维管理子系统。

2.6.  体系建设内容

运维管理体系要真正发挥效益,避免“为技术而技术”,需要融合人、流程、技术。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配套的管理措施应包括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运维费用、技术支撑等内容。

2.7.  组织模式

私有云IDC中心从全局的角度定位运行维护和服务工作,将私有云IDC中心目前分散进行的各项运行维护和服务的工作职能逐渐整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运行维护和服务的技术力量,并结合私有云IDC中心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配套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逐步完善。

第一,成立运维管理领导小组。初期成立由私有云IDC中心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运维管理协调小组,从总体上负责运行维护和运维管理的统一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处室服务质量;后期根据运维管理发展,可以成立由部领导、私有云IDC中心领导和业务司局领导组成的信息化治理领导小组。

第二,建立面向用户的服务接口。初期以服务台为统一服务接口,不断扩充与完善服务台的功能,统一受理用户的信息化服务请求,记录事件并进行一线解决,对解决不了的较为专业的事件派发给专业的二线技术人员,各相关处室提供二线技术支持,并明确相关技术支持人员及职责;后期逐步建立独立的运行维护和服务机构(运维中心),专门负责运维和服务工作,合理划分建设与运维的边界,实现建设与运维的分离。

第三,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初期保持目前组织机构和职责不变,进一步理顺关系;后期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管理成熟度的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起完全适应体系运行的IT治理组织机构。

2.8.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指运行维护和服务工作必须遵循的内部管理规定,用于提高工作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借鉴运维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20000要求,结合私有云IDC中心实际,管理制度分为“总办法”、“分办法”、“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南”和“配套表单”4个层次。

第一级:总办法。制定涵盖私有云IDC中心运维管理全过程的《运维管理办法》,作为指导运维管理工作开展的统领,其内容涵盖信息化服务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点和人员管理等核心内容,包括运维管理模式、归口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人员岗位与职责、运维管理工作规划与执行、预算保障、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第二级:分办法。结合信息化服务的实际情况,针对管理工作需要而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其范围涵盖系统、网络、机房、桌面、设备备品备件及耗材、文档等,明确管理职责与规范操作流程。

第三级: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在第二级分办法的基础上,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对某些方面的运行维护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操作程序所做出的细化准则或指南。

第四级:配套表单。配合第一、二、三级制度的执行而配套制定的表单等,用于记录、备案人、物、行为等信息。

2.9.  管理流程

管理流程是指为达到既定的运维管理目的而组织起来的逻辑上相关的有规律性并可重复的活动。借鉴运维管理国际最佳实践ITIL,将运维管理分为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两大部分。根据私有云IDC中心的管理需要,分阶段建立相关流程。先期建立服务台和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流程。

2.10.      绩效考核

为实现信息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高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执行力,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

绩效考核从私有云IDC中心运维管理体系的目标出发,按照体系、流程和岗位角色分解,形成“运维管理体系运行KPI关键绩效指标——流程KPI——角色岗位KPI3层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11.      运维费用

运维费用是运维管理体系持续运行的资金保障。为保障业务应用系统的有效运行和信息化服务质量的提高,实现信息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科学进行运维费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运维费用管理清晰定义运维费的构成要素,规范运维费用预算的口径和标准,使其与信息化建设费用、日常公用经费区分。在运维费预算的基础上,要按照私有云IDC中心财务制度规范运维费预算的执行,保障运维工作有序开展。基于预算执行结果,进一步指导私有云IDC中心运维管理工作,最终实现“运维预算——核算(预算执行)——结算”全过程管控。

2.12.      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体系包括3个层次:展示层、流程及业务运维管理层、集中监控层。

展示层。提供对用户的运维管理界面与对技术人员的体系管理控制界面,在运维管理界面上实现集中运维的统一管理功能和信息展示与交互功能。

流程及业务运维管理层。在集中运维管理模式下实现流程执行和管理控制功能、业务运维管理功能。

集中监控层。通过监控工具实现对不同服务对象和信息化资源的实时监控,包括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网络、安全、机房、业务应用(以下简称“应用”)和客户端等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并通过集中监控管理平台对不同被管对象的技术支撑管理子系统进行综合处理和集中管理。

3.   私有云IDC中心运维服务内容

为入驻的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提供7*24小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基础设施运维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网络接入服务、内容信息服务以及综合管理服务。

3.1.  基础设施运维服务

平台基础设施运维服务是对平台基础设施进行监视、日常维护和维修保障。服务涉及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存储/备份系统、终端系统、安全系统、机房动力及环境等。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7*24小时日常维护类服务:

驻场技术人员对机房基础设施进行7*24小时日常维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清理并保持机房卫生环境,保持室内卫生整洁、有序;

测量并保持机房温度、湿度符合设备运行环境要求;

定期检查机房用电负载,检查UPS负载情况,及时排除用电隐患,保证机房内设备取电用电安全;

巡检机房空调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温度、湿度等信息,能够及时联系厂商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巡检机房内服务器及存储设备物理运行状况,对可见、可稳的设备物理故障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并配合用户及厂商进行后续处理。

巡检机房内网络设备及其他设备物理运行状况,对可见、可稳的设备物理故障第一时间通知用户并配合用户及厂商进行后续处理;

定期对机房内设备进行盘点,对设备硬件信息、运行情况等进行整理。

监控类服务:

驻场工作人员提供7*24小时对云平台网络进行监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服务:

对云平台物理设备及虚拟机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第一时间发现物理主机及虚机的告警、宕机等情况并迅速处理;

对云平台虚机CPU、内存、磁盘、网络利用情况进行监控,对发现的资源紧张情况及时反映给用户,建议用户扩容获采取其他方案,避免影响业务处理性能;

定期对云平台所有虚机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整理,研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规避可能出现的资源受限问题,并提出合理规划建议;

对云平台网络设备重要点进出流量进行监控,分析网络带宽利用率、网络流量的发展趋势、异常流量,以此评估网络资源利用及消耗趋势,做出合理化建议;

对云平台网络性能进行监控,包括对网络丢包率、延迟、路由进行监控,对网络性能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网络性能瓶颈进行预警,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维修保障类服务:

驻场工作人员对机房设备维修提供7*24小时保障。对于负责维保的设备,出现故障后保证第一时间告知用户,并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如需进行备件更换的,优先处理。保证对用户的业务运行影响降到最低。并在维护结束后,向用户提交详细维护过程记录,如有必要,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于用户自行维护或者第三方公司进行维护的设备故障,工作人员保证全程配合,为用户及第三方公司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方便,例如提供工具、跳线等。直至设备维护结束。如用户需要,可在维护完成后,提供用户设备维护记录。

3.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服务对信息化环境涉及的网络、应用系统、终端、内容信息的安全进行管理,包括安全评估、安全保护、安全监控、安全响应及安全预警等服务。

定期对云平台的受管服务器设备及网络设备进行漏洞扫描、补丁升级等、安全设备防攻击、防病毒库进行升级等,整理并撰写安全报告,记录发生的安全问题,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修补,对可能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并提出安全规划建议。

3.3.  网络安全接入服务

网络接入服务提供网络规划和接入,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内网接入服务等。对于互联网和内网接入,提供合理规划,规避地址冲突问题。网络接入提供安全过滤及建议,保障网络接入安全可靠,避免网络攻击对用户引用造成影响。

3.4.  内容信息服务

内容信息服务对内容信息进行采集、发布、巡检、编辑、信息挖掘以及汇报,为内容信息的获取和进一步处理提供支持。

3.5.  综合管理服务

综合管理服务包括咨询与培训服务、技术支持服务、优化服务等。

3.6.  及时响应服务

将向中心提供一个7*24小时轮值的手机号码,在任何情形下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服务。

系统建设时,应提供手册或网站等形式的系统维护手册,为维护人员查询解决故障提供资料支持。同时应对指定人员进行维护工作培训,或在建设阶段,由建设单位指派相应人员进行辅助维护工作,熟悉流程。

3.7.  巡检服务

定期巡检是为了及早发现系统隐患、排除潜在故障以保证用户方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稳定,维保服务包含定期巡视和检查服务。针对私有云IDC机房运维服务项目的巡检工作,建议每月一次的定期巡检,并形成相应记录。

巡检期间预防性设备维护的主要方法有:

检查系统状态并做好记录,包括系统各部分详细的出错记录,可以据此尽早采取措施,排除故障隐患。

利用远程诊断系统,通过ISP网络,把用户的系统联入,实现问题的24小时自动报告与跟踪等。工程师即可根据结果进行及时检测和维修。

进行设备测试检查,找出隐患,尽早排除。

进行设备的清洁保养。

及时向用户主管人员汇报设备状态的第一手信息。

我们所提供的巡检服务可以提供一定的故障预防保障,除此之外,我们建议私有云中心应当特别注意在系统正常运转时的异常检测。常用的预防措施有:建立系统基线、线路备份、主机备份、电源备份、异常事件诊断、日志审阅等。很好的使用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发生故障,降低故障损失,我们也将配合用户做好日常维护管理手册的制作。

设备巡检报告如下:

机房环境检查

检查内容 参考结果 状态 备注

检查设备输入电压 火线-零线电压(198~232V) □正常□异常

检查设备零地电压 零线-地线电压(<1V,最高不超过3V) □正常□异常

检查机房温度 温度(10~25)

进风区域实测:

出风区域实测: □正常□异常

检查机房湿度 湿度(8~80%)

进风区域实测:

出风区域实测: □正常□异常

PC服务器巡检

业务:

主机名:

主机型号: 序列号:

1、硬件基本配置

硬盘: Raid方式:

内存: 电源是否冗余:

CPU

2、硬件工作状态

检测项目 结果 备注

系统板 □正常□异常

CPU □正常□异常

内存 □正常□异常

I/O □正常□异常

RAID卡、 □正常□异常

SCSI □正常□异常

网卡 □正常□异常

系统其它扩展卡 □正常□异常

磁盘及阵列RAID盘状态 □正常□异常

网络交换机、路由器

检查内容 参考命令或指标 状态 备注

外观检查 检查设备及模块指示灯、电缆连接 □正常□异常

登录测试 从主控制台及用命令远程登录网络设备上,可正常登录。 □正常□异常

检查版本和硬件配置

(交换机catalystos

与设备清单相符 □正常□异常

检查CPU利用率 □正常□异常

检查内存利用率 □正常□异常

检查端口状态

检查正在使用的主要端口的状态

显示工作的端口为UP状态;Interface没有冲突等错误信息。 □正常□异常

PING扩展命令检查本网络设备到其它设备接点的连通性,所发包全部成功 □正常□异常

查看路由配置

显示正确的路由,指向正确的路由器 □正常□异常

运行状态分析

系统运行时间、数据分析 状态

3.8.  突发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预案

突发事件是指服务小组无法预测的,随机的不确定发生的影响系统业务运行的事件。突发事件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最大限度的减少该事件对系统业务的影响,服务小组必须能够快速、准确的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在规定的服务等级内恢复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工作流程,以防止随意变更给业务带来新的负面影响。而所有的处理过程,都应该被全程记录,已保证事后的追述、绩效评估和趋势分析。

突发事件类型 处理流程如下:

灾难性硬件故障 若出现灾难性故障,服务小组责成厂商派人将备件送到现场,完成设备备件更换服务,同时将对生产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

服务器端软件及操作系统崩溃 准备好先前备份数据,同时恢复操作系统及应用环境。

线路故障 当网络线路发生故障时,项目服务小组首先通过测试确定故障点,然后提出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

当广域网线路发生故障时,具备线路热备份功能的系统自动切换到备份线路,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项目服务小组及时联络链路提供商,并督促按合同时限解决问题。

配置丢失 在项目交接期间,项目服务小组会将设备的所有硬件型号、软件版本、参数设置等信息都将记录在标准格式的文档中,交接完毕后,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以设备可以识别的格式保存备份文件(需要设备支持此功能);主机、服务器设备采取磁带、光盘等形式,原样备份初始的设备安装状态。使用过程中对设备参数所作的任何修改,都将记录到文档和备份文件中,保持一致性。

一旦发生配置丢失情况,项目服务小组工程师利用备份文件、备份介质恢复配置。

项目服务小组应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故障应急预案,通过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并紧密协调厂商,项目信息系统可得到反应迅速、精密准确的解决方案服务。

3.9.  运维服务目录

网络类维护

服务产品

服务类别

服务项

服务内容

网络类维护

基本服务

网络日常运维

 

网络设备运行状态巡查

线路连接状态巡查

按规划督促集成商完成新设备标签标识

日志记录

配置文件备份

软件备份

检查记录、数据的备份

端口、地址分配、调整

权限分配维护(账号、密码、权限)

日常维护报告

增值服务

网络监控

线路连接状态监控

设备供电状态监控

设备状态灯监控

设备风扇状态监控

网络丢包率

CPU使用率

内存使用率

网络连通性状况监控

网络延时监控

监控报告

网络流量监控

网络设备端口/链路流量监控

日志分析

日志分析,给出合理建议

 

3.10.      云运维术语

监控

类型

每一类的监控内容为一个监控类型。比如URL监控、TCP端口监控、LOAD监控等。

监控项

将监控类型具体化就是一个监控项,一个监控类型可以生成多个监控项。

监控点

将某一个监控项增加到具体某台设备或者某个网站时,就是新增了一个监控点。

报警组

由多个监控人构成的小组,对应每一个监控点,根据预先设定的报警方式在到达报警阈值时采取不同的报警方式向报警组成员发送报警消息。

报警

方式

异常通知用户的手段。包括短信、微信、邮件等。

 

4.   私有云IDC中心监控方案和排障方法

4.1.  有效支持多种监控类型

站点可用性监控和服务器监控涵盖了常用的各种监控类型,有效支持诸如:URL监控、Ping监控、TCP端口监控、UDP端口监控、DNS监控、SMTP监控、FTP监控、CPU利用率监控、内存利用率监控、磁盘空间利用率监控等。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义监控类型。

4.2.  安全可靠的监控手段

与同类监控服务提供商多采用SNMP的方式去获取监控数据不同,采取安装云运维Agent的方式获取监控数据;在这种方式下,我们不会主动的去访问您的服务器,而是反过来让您的服务器主动访问我们,从而有效保证了用户服务器的安全。

4.3.  监控分类

4.4.  服务器监控

服务器监控共14种,根据系统建设方案实际情况进行满足。

监控类型

内容

CPU利用率监控

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CPU利用率监控

Windows,Linux

内存利用率监控

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内存利用率监控

Windows,Linux

磁盘利用率监控

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磁盘空间利用率监控

Windows,Linux

网络流量监控

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网络流量监控,当网络流量超过多少Kb/s即报警

Windows,Linux

进程状态监控

监控某个进程是否存在

Windows,Linux

进程数量监控

监控服务器上有多少个进程数

Windows,Linux

进程CPU资源监控

监控某个进程的CPU利用率

Windows,Linux

进程内存资源监控

监控某个进程的内存利用率

Windows,Linux

TCP连接数监控

监控本机总的TCP连接数是否异常

Windows,Linux

SWAP利用率监控

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SWAP利用率监控

Linux

CPU负载(load)监控

对指定的服务器进行CPU负载(load)监控

Linux

Filesystem

可用性监控

监控文件系统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Linux

服务监控

监控某个服务是否处于Started状态

Windows

日志监控

针对Linux系统,监控/usr/local/cms/log/sec.log日志文件中的异常。您可以将需要报警的信息按格式写入这个文件中。Sec.log文件中每一行内容都必须以”Critical-“或者”OK-“关键字开头,其中以”Critical-”关键字开头的信息会报警给相应的报警组。格式举例:Critical-xxxxOk-xxxxx。针对Windows系统该日志文件的路径是:Agent安装目录\log\

Windows,Linux

用户自定义监控

用户自定义监控类型

Windows,Linux

 

4.5.  数据库监控

DB监控可视化内容:流量监控、查询吞吐率、查询缓存命中率、索引缓存命中、表锁定。目前市面主流数据库包括Windows\Linux平台下的Mysql\SQLserver\Oracle\DB2

4.6.  应用层服务

根据系统实际部署服务,提供相应监控。常用的服务监控类型包括:ApacheLighttpdNginx等。

4.7.  排障方法

私有云IDC中心的监控体系支持多种监控手段对云中心的设备和运行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监控系统支持邮件和短信提醒方式,确保及时获取故障信息并响应处理,也可以将相应的报警消息发送给每一个监测点所定制的监控人那里。

私有云IDC中心有工程师7*24小时对私有云IDC中心的运行设备和运行环境进行巡查,并通过监控显示系统对私有云IDC中心进行时时监控。发现故障后,第一时间定位故障原因并把问题上报技术领导,组织力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5.   体系建设的效果分析

在借鉴运维管理国内外农业机构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私有云IDC中心实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运维管理体系,系统地将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管控制度、绩效考核、运维成本核算以及技术平台贯穿融合,有效解决了目前运维工作中面临的沟通不畅、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无法保障、被动救火等问题,改变过去“各自为政”、分散运维的状况,增强为业务应用服务的意识,更好地实现建设服务型组织的目标。以服务请求和故障解决为例,体系建设前后对比,前者服务接口不统一,关联关系繁杂,服务过程无人最终负责,没有真正面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后者关联关系简单明了,服务接口统一,实行“一站式服务”,服务全过程跟踪,面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

私有云IDC中心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后,带给信息化主管领导和私有云IDC中心领导、业务用户、私有云IDC中心工作人员多方面的好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放心”。

5.1.  领导放心

第一,提升信息化的效益。“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信息化80%的效益体现在运行维护阶段。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将进一步规范运维管理工作,降低运维成本,通过“用好信息系统”,更加有效地支持业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进业务工作公开、透明。

第二,降低信息化的风险。通过开发与运维职责分离,对权限进行合理分配,避免“篡改数据、内外勾结”等风险发生,规避了系统性风险;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减少人为错误引发的风险;通过主动监控和趋势分析,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对重大变更的审批和授权,减少了因变更不善导致的风险;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减少重大故障的影响。“运维”将不再是“黑箱”,将变得可管可控,降低了信息化带来的风险。

第三,支持领导宏观决策。建设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记录并分析运维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障及其解决方案,通过报表工具,展示全局视图,让领导了解运维工作各方面情况,支持领导宏观决策。

第四,提升信息化科学管理水平。面向业务,以业务需求和目标为出发点,制定运维管理的愿景、目标和策略,建立科学的运维管理机制和治理型组织结构,理顺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规范运维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要素(人、流程、工具)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运维费用,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提升信息化科学管理水平。

5.2.  业务用户放心

第一,进一步规范用户行为。运维管理体系的客户端管理系统,通过批量进行软件分化和补丁安装,有助于提高客户端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通过监控客户端,有助于规范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行为(如非法下载或安装程序、内网非法外连等),有效避免信息泄露和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第二,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感知。运维管理体系的服务台,面向用户,统一受理服务请求,实行“一站式服务”;通过服务台开通的用户服务网站,用户可自行查询服务请求所处的状态或查询知识库进行自主服务;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水平,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了业务的用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私有云IDC中心信息化服务的整体形象。

5.3.  工作人员放心

第一,主动监控和预防故障发生。应用先进、实用、高效的运维管理工具,私有云IDC中心运维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各系统的运行状态。当系统超过设定阀值自动报警时,通过系统间的关联分析,工作人员可以主动发现并解决故障;并通过趋势分析,寻找潜在故障,防患于未然,改变“被动救火”的局面,更加有效地防范故障和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支持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提升私有云IDC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实行建设与运维的专业分工,通过在私有云IDC中心层面的资源整合,不断积累知识库,加强处室间、工作人员间的沟通和协作,传承和共享成功经验,提升私有云IDC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十.   市场化运营方案

1.   平台价值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现代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数据不断产生,而且越来越多。大数据不是一个抽样的推断,也绝不会出现总体已经等于样本的现象。但这个总体也可能非常之庞大,超过现阶段任何超级汇总的规模。我们不可能或没必要动员成百上千的农业工作人员按照分层、等距等原理去实施全样本抽样。那么,农业人员的确需要在数据处理之前确定正确的方法。如果我们确信是要研究搜集数据的方法、是要用数据来说话的,那么,我们就要承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势、新的问题。无论是农业工作需要,还是社会经济,都需要面对已经变化了、正在变化着、还将继续变化的数据的世界。因此,我们也需要在“智慧农业”的世界里,学习、掌握、比较、选择、运用和创新农业理论和农业方法,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及其带来的挑战。大数据将促进“智慧农业”,而“智慧农业”也应该在大数据时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2.   商业创新模式

平台针对农业业务来说其商业创新的模式主要是以信息交换为源点,针对不同业务卡口的数据需求,通过变换数据形式、组织数据内容、创新数据关联、提供数据加工等模式来满足不同部门和行业的数据需求。

2.1.  商业模式创新

泰莫斯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其重要性已经不亚于技术创新等。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它既可能包括多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可能包括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在我们这里平台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指如何为数据生产、加工的部门、企业创造有效的价值。

2.2.  基于全域智慧农业平台大数据的商业创新模式方向

2.3.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对象洞察与营销策略

基于大数据的三个价值杠杆:对对象群体细分,然后对每个群体量体裁衣般的采取独特的行动;运用大数据模拟实境,发掘新的需求和提高投入的回报率;提高大数据成果在各相关部门的分享程度,提高整个数据管理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投入回报率;进行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对象洞察与营销策略包括:

l基于大数据的全域智慧农业平台形成统一的客户视图,实现市场细分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的CRM系统能够深度挖掘目标客户需求,实现全域智慧农业平台各系统间的综合管理与应用,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用户管理平台,对不同类型、级别的用户进行细分,牢牢抓住对数据需求的用户群体,实现效益最大化。

l以需求用户为导向,确定营销策略,实现对数据营销全过程管理,根据庞杂的客户数据,按照横纵多维方式对数据的需求群体准确分析,筛选出核心目标,并且准确传达数据产品、数据服务等信息,能够确保实现精准营销。

l畅通渠道,重组服务流程,建立稳定数据需求群精准营销借助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保障和数据需求部门进行的长期个性化沟通,从而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建立稳定的用户客群,实现用户链式反应增值,使营销达到可度量、可调控等精准要求,促进数据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

总之,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具有让各种类型的数据变成能够快速获得的有价值信息的优势;另一方面,基于交叉融合后的可流转性数据以及全息可见的消费者个体行为与偏好数据,所以,未来的营销可以精准地根据每一位消费者不同的兴趣与偏好为他们提供专属性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2.4.  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类型

大数据产业链自底向上主要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部门内部交易数据和外部外部的用户行为数据、物联网数据等,这一层次的主要任务是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等工作;第二层次是信息层,去粗取精,提炼后形成价值密度更高的信息,这一层可以产生诸如数据包销售、租赁等业务模式,也会诞生一批靠搜集各类数据为主业的部门;第三个层次是知识层,对于知识的利用需要人工介入以外,主要还需要融合行业信息。具体来看,围绕上述两种主要的业务模式。

租售数据模式:将产业定位在大数据采集和整理阶段,通过收集、整理、过滤、校对、打包、发布等一系列流程后,实现数据的增值,这就是租售数据模式。租售数据模式对于数据提供商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因为这一模式能使其拥有很强的话语权。由于数据的稀缺性,数据提供商位于产业链的有利位置,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及良好的成长空间。这一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大数据的采集和维护,企业要将在经营中接触到的大量实时数据进行汇总记录并校对,加工成客户所需的数据才能销售获利。

数据使能模式:将产业定位在某一具体行业,通过大量数据支持,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后预测相关主体的行为,以开展业务,这就是数据使能模式。数据使能模式依据大数据技术开展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为部门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数据使能型的业务模式出现,它们将具备创新业务的特质。这一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是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适时进行风险分析。数据越完善,风险越低,越有利于保证用户的高收益。

3.   管理及运营支撑

3.1.  锁定信息化运营

建立信息化运营体系,讲信息化运营融入农业业务的业务流程管理、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加工管理、标准化作业管理及风险控制、部门内部管理当中,并通过这个可自动扩展、复制的虚拟化云平台实现对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撑。

数据化运营是通过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快速分析,为农业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合理性、多样性提供依据,实现运营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是以云化的IT基础架构、面向物联网应用设计的网络架构为基础建立的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运营数据管理系统,是保障整体数据稳定、安全、可靠、准确的必要手段。锁定信息化运营的主要内容为,建设基于多样本的数据采集校验,提供标准化的数据范本,建立完善的数据互通渠道,保障第二轨的顺畅运行。

3.2.  明确IT主体和业务主体

3.3.  用互联网数据打造第二轨,用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第二轨

农业业务涉及面比较广,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摸索,从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校验到数据分析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和方法,基于现有业务的拓展面比较窄,通过互联网数据的采集校验,打造数据运营的第二轨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来源互联网的数据、信息存在标准统一、格式化复杂、数据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和传统采集、上报、处理的模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数据运营在第二轨的打造上显得尤为重要。

互联网数据采集是第二轨建设的必要环节,标准化的采集、人工的数据校验在面向数据的农业业务中是关键环节,通过对互联网网站的筛选、新增、删除来完成对互联网站点的运营管理,通过标准化数据的转换、人工的校验、加工完成对基础数据的完善和标准化的工作。

面向多种不同来源的数据,数据的质量就存在严重的问题,通过不同互联网公司、部委之间、司局之间的多渠道数据校验,能够满足对于数据接近真实的要求,从而为农业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

3.4.  高并发下的数据安全保障

在海量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的体系当中,如果需要提供保障安全运营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数据服务,就必须把信息化嵌入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跟踪数据在运行中的全部过程,并对各个环节实施数据运行过程当中的全样本采集,并在采集过程中提升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运营监控系统监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

面对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带来的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成本的递增,采用来降低成本,通过信息分级,把一些加密等级相对较低的数据放在了云端,在节约的同时还能实现数据共享。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大数据支撑平台支撑资源的有效共享,以便减少信息重复造成的浪费。

4.   运营体系规划

大数据运营体系包括各个司局打造第二轨所需要建设的信息化采集系统的数据支撑能力建设和运营;各个数据源向部门大数据中心提供有价值数据,实现业务层面上的数据汇聚;大数据中心整合跨越数据,并融合加工后的跨越数据面向各个终端用户数据开放共享;各个专项系统开展专业数据分析应用,并将有价值数据再次提供大数据中心。

4.1.  打造第二轨数据资产管理,发挥数据价值

形成第二轨数据资产,对数据进行类似传统的实物资产、人力资产的管理,完善数据资产的标准规格,形成统一的数据资产标准体系;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运营的目标、分类、流程、分工职责和对外提供的服务形式;建立分级、分类数据资产存储策略;建设数据资产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数据状态记录、资产审核、开发、上线、发布、下线等对数据资产时效性、有效性、存储周期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数据上下游溯源关系,进行统一配置和维护,各类数据资产在变更时实时反映对其他数据资源的影响。

4.2.  完善组织架构,深入推进平台大数据能力的建设和运营

配合专业的IT团队建立跨部门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团队。

4.3.  利用大数据处理架构,拓展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思路

建立以数据资产、标签、服务为核心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开发、部门应用、数据运营、数据开放的平台解耦和内容融合。针对不同形态的数据匹配HadoopMPP等数据处理架构,扩大大数据中心基础支撑能力。划分数据汇聚层、数据资产层、数据应用层、数据访问层,实现架构分层解耦。

4.4.  区隔数据热度,建立数据资产管理和应用

建立数据汇聚、加工、使用、评估、下线的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根据数据采集不同的时间、地域,使用的频率等维度进行高热、低热、离线等热度分级,并支持数据冷热的自动切换,建立数据热度管理、数据任务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在内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

4.5.  通过分层服务,向专业系统提供多样的数据分析服务

大数据中心汇聚并标准化处理后,面向不同的使用人员提供数据开放共享服务,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数据封装、服务封装,把数据资产灵活关联组装成各类数据服务,快速支撑各个业务单位的的业务需求。在数据脱敏方面持续加强系统安全管理能力,建立有效跟踪机制,保证数据共享的稳定和数据质量。

 

 

十一.项目招标方案

1.   建设模式

根据财政部《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号),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广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议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既解决了财政短期财力不足问题,又利用承接主体的长期、稳定、低成本资金,降低了建设资本。

购买服务模式指的是本项目全部由承接主体投资建设,提供建设、维护、运行管理等一站式服务,资产归属承接主体所有,怀宁县政府各相关部门使用和考核。

2.   招标范围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618日发布的九号令的要求,对项目建设中的前期咨询、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及项目监理、配套设施、硬件、软件以及系统集成等适合以招标形式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原则上全部进行招标。

本项目招标的主要内容包括:配套设施建设、设备及软件的采购安装、系统集成与调试、后期维护等。

3.   招标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修正)第三十一条规定,针对怀宁县境内具有高点、完善的电力配套、便捷的传输条件、全面的建设服务保障能力等独特的资源能力优势的承接主体可以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由其提供该项目建设及一体化服务工作,是落实本项目经济快速部署的迫切需要。

4.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项目的紧迫性,建议怀宁县农业农村局采用委托招标的形式。

十二.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   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施工类型属于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摄像机、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安全等基础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这些设备在运行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渣、废水、废气等物质。

本项目新增设备将产生轻微噪声,排放噪声量应符合 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并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

根据“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规定,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对于微波辐射强度而言, 在安全区应小于 10μW/cm2,在中间区应小于 40μW/cm2。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终端设备会产生很少的电磁辐射,辐射量小于 10μW/cm2

下面罗列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1)  空调系统等配套设备产生的噪音;

(2)  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终端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

(3)  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排放出的有害气体;

(4)  空调系统等配套设备产生的少量污水。

2.   环保措施及方案

为了尽量避免或减轻项目建设期间和建成运行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有关建设项目的环保规定等,制定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场地的环境管理,设备搬运时,实行装载覆盖,及时洒水,搞好扬尘污染控制,减少大气污染;尽量减少地面破损面,避免破坏周边草木,以减轻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

(2)加强项目中的设备采购管理,施工所使用安装材料必须符合人体健康要求标准。UPS电源等含有害物的设备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规范妥善使用和维护。

(3)项目所采购的仪器、设备等有利于生产工作安全,减少使用过程中不安全隐患。

(4)加强施工过程中废弃物的管理,进行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5)及时回收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必须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达标排放。

(6)注意施工时间的选择,避免在中午和晚上人们休息时间施工,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进入林区安装设备时,尽量避免植物生长旺盛期进行施工,以免影响植物生长。

3.   消防措施

本项目中心设备均布置在现有机房内,所有机房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进行了消防设计,机房内设置了灭火装置,并配置手提干粉灭火器,能够满足消防要求。

本项目从总体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为确保防火安全,项目拟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选购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使用许可的设备(如空调、不间断供电电源等);

(2)  建筑物按防火规定,设置防火门、疏散通道、消防电梯、安全出入口等,建筑内部装修选用不燃性和难燃性材料;

(3)  建筑物内外,严格按照国家消防规定设置消防设施、通道和各种指示标志。

(4)  消防设备、器材的配备型号和功率要满足消防需要,并随时进行检查和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并确保消防水源充足和供水系统工作正常,同时,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5)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电话通信系统、建筑设备(通风、空调、给排水、供电)自动系统等,并与办公楼的消防系统联动控制,每个房间及走道均应设有烟感探测器,走道及主要出入口处均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构成一套完整的火灾报警即自动灭火体系。消防水泵房、空调机房均应设有控制模块箱。

(6)  为配合火灾报警或其它紧急情况的处理,在机房内或就近设立消防值班室,并配有紧急广播设备。在机房及走道内均设有扬声器,同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楼内消防中心的报警系统应联网,确保火灾发生时能更及时地控制火势。

4.   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4.1.  职业安全

本项目将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范和标准,采取的主要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有:

(1)  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金属底电缆金属铠装电缆保护管以及所有金属支架均与接地装置连接,设有安全接地,配电系统设有安全短路保过流保护装置,保证用电安全。

(2)  为保证设备良好运行,并改善工作条件,所有工作间全部采取空调降冬季采暖的措施。

(3)  计算机房采取防静电措施,防止静电对设备的危害。

(4)  选购计算机设备时,考虑防辐射问题,以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5)  选用低噪声设备,保证业务域噪声小于60db

(6)  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以便在有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通知全体人员。

(7)  建筑内设计足够的人行通道和车运通道,设置疏散标志,以保证安全通行。在主要通道和出入口设置应急照明。

4.2.  职业卫生

(1)  防暑降温:办公场地均设舒适性空调系统,新风补给量不少于40m^3/人小时。

(2)  空气卫生:机房、办公室等均设舒适性空调系统,保证管理维护人员空气卫生。

(3)  电磁安全:所有办公用计算机设备采用符合电磁泄露标准的计算机设备。电磁辐射比较大的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安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机房是原建筑的专用计算机机房,已进行了防电磁泄露处理。

(4)  卫生用室:根据我国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原有建筑内均设置了男女厕所、洗手间、饮水休息间等。

十三.节能分析

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本项目建设遵循以下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4)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12月);

(5)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65号);

(6)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6号令);

(7)  《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200654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8)  《河北省节能“十三五”规划》(省政府办公厅)。

2.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本次项目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消耗,消耗电力的设备主要为:前端监控摄像机,服务器、交换机等,电脑,存储,大屏显示系统,本次项目每年电力消费总量约为20万千瓦时。

3.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本项目所在地电能供应充足,大部分前端点位直接从基站引电,少部分前端点位采用新建交流供电、直流远供等方式;室内设备均布置在现有的数据中心与机房内,利用现有线路供电。

4.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本项目属于信息网络及其信息系统建设,网络运行能耗较小。在项目建设中,仍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控制能耗,根据有关国家和部门规范和标准,采取的主要的节能措施有:

(1)  选用国内先进的关键网络设备和软件,要求能耗低、可靠性高;办公设备也选用优质节能产品。

(2)  设计中选用的各类配套设备,均选用优质节能系列产品。

(3)  各种管道应采取保温、保冷、隔热等措施。

(4)  空调、电源等设置自动监控系统,根据要求自动调节,节约能源。

(5)  加强节能管理和教育工作,水、电、气等设置流量计,便于及时了解能源消耗情况;并要定期对设备、管线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能源浪费。

(6)  建筑墙面、吊顶层作保温层,减少能量损耗。

(7)  一般建筑内部采用紧凑型荧光灯、T5T8荧光灯,减少普通白炽灯的使用比例,实施照明产品的能效标准。

十四.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   领导和管理机构

怀宁县人民政府

2.   项目实施机构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

3.   运行维护机构

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后,需要稳定的技术队伍进行日常维护,保障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需组建维护组织作为本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机构。建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承接主体提供相关的运行维护服务。

4.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议成立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直属相关部门领导作为成员。负责全域智慧农业建设发展战略、宏观规划、重大政策和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发布,统筹协调全域智慧农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审定全域智慧农业年度重大建设项目及资金安排,以及检查督促全域智慧农业建设工作等。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相关支撑服务。

基础平台至少要包含管理人员2名、大数据分析人员1名、电商平台人员2名、内容运营人员4名、技术支撑人员1名,应急保障人员1名等,后期根据实际工作量大小,再做调整。

5.   人员培训方案

为了保障系统的顺利建设和运行,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和高效,使系统真正能够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效益,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此,本项目建设中,需要分阶段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同层面培训。

5.1.  面向管理人员的培训

(1)  业务领导培训

培训对象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

培训目标

了解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了解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运行的工作流程,能够指挥、调度和监督系统的运行。

(1)  部门管理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的管理人员。

培训目标

熟练掌握系统的业务运行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强化组织协调能力,确保系统的顺利建设和运行。

5.2.  面向业务骨干的培训

培训对象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的业务骨干。

培训目标

培养一批了解系统建设,熟悉业务运行流程,能够熟练掌握业务应用软件的使用,具有解决较复杂问题的业务人员,使之带动部门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益,同时成为领导的有力助手。

5.3.  面向技术人员的培训

培训对象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

培训目标

了解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学习、掌握系统涉及的网络、服务器、信息安全、应用维护、数据库维护等相关技术知识,胜任日常的系统运行维护工作,能够解决较复杂的系统故障。

5.4.  面向一线人员的培训

培训对象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的一线工作人员。

培训目标

了解手机APP的使用,掌握警告信息的接收、事件处理反馈等基本技能。

十五.项目实施进度

1.   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多,建设难度相对较大,工作任务量重,需要统一协调安排,因此建设周期较长。

计划项目建设期为三年:2019-2021年。

2.   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立足现代县域全域农业发展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融合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5GAI等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各级涉农大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体系,打造全域智慧农业核心平台,进而指导全县“三农”工作开展,建设美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通过3年时间左右的建设,实现全县智慧农业系统全覆盖、流程全覆盖,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领域的示范项目,其中“智慧蓝莓”子项目成为国内蓝莓产业引领的新标杆。

本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三年,项目分三阶段进行建设,详细如下:

2.1.  启动阶段(2019年)

2019年,项目的启动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一、成立健全高效协调的推进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宣传,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责任,整合和落实各项政策与资金,抓好农村产业融合试点项目建设,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基础作用,顺利开展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二、建设物联网+全域智慧农业基础平台,包括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其中基础硬件包含基础通信运营商基础传输及5G/NB基站、全域智慧农业高安全等级私有云机房。软件平台主要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建成三千多平方米的智慧蓝莓展示馆及综合办公区。逐步推进智慧农业产业发展,以优势产业为先导,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和加工园区培育产业发展先行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内部融合,推动产业链延伸,初步实现农业功能拓展,促进新技术渗透,使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性不断提高,初步建立利益共享和实现机制。

2.2.  提升阶段(2020年)

2020年,主要是对怀宁县基础农业数据:土壤PH值、NPKEC值、温湿度等的末端采集设备部署。计划能够以蓝莓为起点,扩展到种养殖业。建立起真实可靠的食品质量追溯大数据。同时成立专业的产业运营公司对智慧农业平台进行运营。实现全县一万亩以上种植区域的农业数据自动采集,争取实现全县50%以上的经济农产品销售电商化。该阶段基本形成全域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布局,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业态蓬勃发展,各新业态基本形成2-3个典型案例,农业产业数字化产业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凸显。

2.3.  完成验收阶段(2021年)

2021年,主要是对数据采集硬件的继续投资,以及对专业运营公司的运营投资。实现经济作物增产增收10%以上。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慧指导。农民收益达到80%以上。通过全域智慧农业三期建设及推进,全域农业产业布局全面落实,成为带动全域经济发展的新极点,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启农业发展新步伐。

十六.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   模式说明

本项目采取购买服务的模式。承接方负责所有前端监控点位的建设,包含监控的设备材料的采买,集成安装,塔桅建设,传输接入建设,供电建设,各级平台的建设,以及完工以后的日常维护和监控日常用电。

2.   费用估算的有关说明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费用估算,参照以下规定和标准:

(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

(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

(3)  《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 504号);

(4)  《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99号;

(5)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有关基础数据;

(6)  相关设备、系统厂家报价,设备运杂费包含在设备费中;

(7)  国家和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程等。

3.   相关费率说明

费用估算包括服务费、传输链路及网络使用费和电费。

3.1.  服务费

(1)  服务费包括:设备租赁费、辅料及耗材费用和运营费用。

(2)  设备租赁费包括:硬件设备购置、软件设计和开发、集成等内容;其中前端摄像机安装集成费按购置费的20%计算,平台安装集成费按购置费的10%计算;

(3)  辅料及耗材费用包括:摄像机承重平台,新建铁塔及引电、传输接入,电源改造,辅材等费用;

(4)  运营费费用包括:维护费、铁塔及机房空间使用费、IDC托管费用、运营维护技术人员等费用;

3.2.  传输链路及网络使用费

传输专线取费依据: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专线定价标准。

4.   项目总费用估算

本项目总费用估算约为1.5 亿元。

项目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2019年计划投资6000万元,第二阶段时间2020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第三阶段时间2021年计划投资4000万元。

5.   项目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估算

5.1.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构成

直接人力成本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应包括软件运维中供方的所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毛利润,如图13.5.1-1 所示。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毛利润,间接非人力成本
    
    ,软件运维费用,直接非人力成本
    
    ,间接人力成本
    
     

 

 

 

 

 

 

 

 


13.5.1-1 信息构成

5.2.  直接人力成本构成

直接人力成本包括供方运维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人力资源费用。对于非全职投入该项目运维工作的人员,按照其运维工作量所占其总工作量比例折算其人力资源费用。

5.3.  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

直接非人力成本包括:

a) 办公费,供方为服务此项目而产生的行政办公费用,包括办公用品、通讯、邮寄、印刷、会议等;

b) 差旅费,供方为服务此项目而产生的差旅费用,包括交通、住宿、差旅补贴等;

c) 培训费,供方为服务此项目而安排的特别培训产生的费用;

d) 业务费,供方为完成此项目运维工作所需辅助活动产生的费用,包括招待费、评审费、验收费、第三方评测费等;

e) 采购费,供方为服务此项目而需特殊采购专用资产或服务的费用,包括专用设备费、专用软件费、技术协作费、专利费等。

5.4.  间接人力成本构成

间接人力成本包括软件运维工作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的费用分摊。

5.5.  间接非人力成本构成

间接非人力成本包括供方场地房租、水电、物业,运维人员日常办公费用分摊及各种日常办公设备的租赁、维修、折旧费用分摊。

5.6.  毛利润构成

毛利润包含供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外的经营管理费用分摊、市场销售费用分摊、应承担各种税费及税后净利。

5.7.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

5.8.  测算过程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的基本过程如图图13.5.2-2所示。

测算费用测算工作量测算规模  

               

 

13.5.2-2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估算基本流程

在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充分利用基准数据,对工作量、费用进行测算;

——在测算规模时,应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的详细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工作量、费用的测算结果宜为一个范围而不是单一值;

——费用测算过程中宜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测算并进行交叉验证。如果不同方法的测算结果产生较大

差异,可采用专家评审方法或加权平均方法确定测算结果。

5.9.  规模测算

5.10.      功能点计数

应根据已知的项目功能描述,采用功能点方法测算软件规模。

对于已完成的信息化项目,估算人员应根据已确定的系统边界和需求描述估算软件规模。

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项目特点和估算需求,选用IFPUG方法或NESMA方法,IFPUG方法参考ISO相关国际标准,NESMA方法参考SJ/T 11619-2016

5.11.      规模调整

对于未确定的信息化项目,在进行规模测算时,应根据隐含需求及未来需求变更对规模产生的影响

并对测算规模进行调整,公式如下:

S=US×CF……………………………………………(1

式中:

S ——调整后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US——未调整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CF——规模变更调整因子,取值为1-2的任意实数,在项目已交付后如无特殊要求,取值为1

CF的取值参考相关行业基准数据或本组织历史数据。

示例:

假设某项目经测算,未调整的软件规模为1000功能点,但该项目需求尚未完全确定,预计未来将有50%的变更,

则该项目调整后的软件规模 S1500功能点。

5.12.      工作量测算

5.13.      基本原则

在测算工作量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a) 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测算方法或模型进行合理调整,风险分析时应考虑

技术、管理、资源、商业等多方面因素;

b) 根据经验或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影响工作量的主要属性。

5.14.      测算公式

采用方程法测算工作量应使用以下公式:

AE=(S×PDR) ×MLF×MCF×MSF………………………………………(2

式中:

AE ——测算工作量,单位为人时;

——调整后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PDR——运维功能点耗时率,单位为人时每功能点;

MLF——运维水平要求因素调整因子;

MCF——运维能力因素调整因子;

MSF——运维系统特征因素调整因子。

可根据上述公式及PDR基准数据的P25P50P75值,分别计算出工作量测算结果的下限、最有可能值和上限。

5.15.      费用测算

5.16.      依据工作量测算

在获得了工作量测算结果后,采用以下公式测算费用:

P=AE/HM×F+DNC…………………………………………(3

式中: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单位为元; AE ——测算工作量,单位为人时;

HM ——人月折算系数,单位为人时每人月,取值为176

——平均人力成本费率(包括运维供方直接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及毛利润),单位为元每人月;

DNC——直接非人力成本,单位为元;

其中,平均人力成本费率F可根据本组织历史数据或行业数据确定。

5.17.      依据规模及规模单价测算

基于已确定的功能点单价测算软件运维费用,采用以下公式:

P=S×OMPP×MLF×MCF×MSF +DNC………………………………………(4

式中:

P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单位为元; S   ——调整后的软件规模,单位为功能点; OMPP ——运维功能点单价,单位为元每功能点;

MLF——运维水平要求因素调整因子;

MCF——运维能力因素调整因子;

MSF——运维系统特征因素调整因子;

DNC——直接非人力成本,单位为元。

6.   项目运营费用估算

项目建设完成后,各系统业务层面的有效运营才能充分发挥平台作用,达到项目目的,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和产业运营,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运营组织机构。基础平台运营至少要包含团队管理人员2名、大数据分析人员1名、电商平台运营人员2名、内容运营人员4名、美工UI设计2名、运营客服人员4名、应急保障人员1名等,若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预估需200-300/年的费用。产业运营主要包含农技专家(兼)、峰会论坛、培训组织、活动发布、各系统业务运营等等,具体每年按需配备子项目预算。

7.   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资金由政府投资建设智慧农业软硬件系统建设,基础运营商配合做好基础网络投资。

十七.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   经济效益分析

1.1.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劳作,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1.2.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使农业生产者足不出户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

1.3.  提升特色品牌影响力

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特色现代农业,促进整体生态品牌的塑造。

1.4.  为涉农企业(农户)增收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挖掘分析,建立预警信息系统,及时防控疫情发生,保障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减少农户(企业)的经济损失。建立农业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优势互补(解决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预测市场行情,让农户(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合理调配资源(消费指导生产,需要什么,我们再种<>什么),进一步促进农户(企业)的经济收入。

2.   社会效益分析

2.1.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强调生态整体的概念,进行系统、精密运算,节约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如定量施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经处理排放的畜禽粪便不会造成水和大气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2.2.  提高农业就业人数

规模化生产,延长产业链,形成多个特色产业带,增加就业机会。如:农村电子商务、特色旅游等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回乡创业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以及农村社会结构的迅速更新;土地流转的集中开发,增加了更多当地就业岗位。

2.3.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主导产业,在农业、保险业、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之间,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关联和合理的比例结构,实现农业结构的良性循环。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

3.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根据上文对经济、社会效益的分析,本项目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的性能、安全性,以及能更好地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而产生的社会效益。

项目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  项目建设完成程度:是否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内容实施项进行完整建设;

(2)  资金使用情况:是否严格按照可研报告申请的建设项进行资金的使用,无资金浪费情况出现;

(3)  系统性能指标:建完后,系统是否达到可研报告和详细实施方案所要求指标;

(4)  流程规范性:项目过程中每一步骤是否严格按照《信息化工作条例》等文件对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提出的要求。

十八.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   风险识别和分析

1.1.  风险识别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集成、技术、管理、质量四个方面。

1.2.  集成风险

(1)  项目属集成项目,涉及基础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平台以及人员的组织规划等;

(2)  项目需求边界的模糊化和盲目扩展,导致系统开发量急剧增加,影响项目如期完工;

(3)  主要数据源不能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规范,将影响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建设以及系统的正常上线运行;

(4)  随着系统建设的过程,新的协作衔接和数据变更等不断出现而却没有评估对系统的影响。

1.3.  技术风险

(1)  对技术难度认识不足;

(2)  对新技术运用不成熟;

(3)  关键技术分析不透;

(4)  所采用的技术发展较快,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很快落后。

1.4.  管理风险

(1)  沟通机制不健全,没有项目交流方式的约定;

(2)  需求变更没有记录和控制,对需求变更后果估计不足;

(3)  项目未按计划执行和控制;

(4)  没有严格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评审;

(5)  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一次变更没有建立档案;

(6)  不定因素过多,难以计划;

(7)  人员调度不当;

(8)  任务分配不合理;

(9)  职责机制不合理、职责不清;

(10)队伍风气和士气不好;

(11)人力计划不足;

(12)激励机制执行不当;

(13)长期疲劳工作;

(14)人员不稳定;

(15)个人生活因素对工作的影响;

(16)项目负责人个人品格和素质问题。

1.5.  质量风险

(1)  未按质量保证计划执行;

(2)  测试过程没有最终业务部门参与;

(3)  测试过程没有控制、没有记录和跟踪;

(4)  测试无休止、没有明确的测试目标和计划;

(5)  变更之后未经测试;

(6)  没有执行开发规范;

(7)  未制定规范细则,如命名规则、编码细则等。

面临以上所述的问题和难点,由此可看出,一套科学的项目管理策略方法和有着丰富系统集成经验的合作伙伴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1.6.  风险分析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本身是一套复杂的信息化系统,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果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案和质量控制策略,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2.   风险对策和管理

根据对项目中各类风险因素的分析,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已比较清晰,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如下的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技术风险及对策:项目的技术结构、项目的规模以及项目实施方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对系统的成败影响甚大。智慧农业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项目实施方对技术的把握,有助于保证项目质量,以及用户对技术的理解和消化,并最终有助于降低实施风险。有过相对成熟的项目开发经验的实施方是技术风险化解的关键。

组织风险及对策: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人员的组织有效性、项目时间、资源的计划确定性和可控性,以及项目质量监控的力度和立场。信息化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来自于变动的需求,这直接影响着项目进度的计划和项目预算,并最终影响项目的可控程度。项目监控的力度和立场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

集成风险及对策:项目建设时间长,期间政府体制机制变动,业务关系的改变会给工作人员带来影响;系统正式上线后,需一定的信息化人才对系统进行运行维护。人员编制的限制将使人才问题更加突出。对此需要做两方面的准备:筹备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系统建成后的管理运行;对于系统日常技术性运行维护,采用加强培训等方式。

十九.附件

1.   网络架构图

图19.1.1-1网络架构图


2.   费用估算详表

费用估算汇总表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地点

建设年限

总投资(万元)

2019-2021年计划投资

项目单位

备注

2019

2020

2021

怀宁县全域智慧农业项目

本项目立足现代县域全域农业发展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融合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5GAI等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各级涉农大数据收集、分析、挖掘体系,打造全域智慧农业核心平台,进而指导全县“三农”工作开展,建设美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通过3年时间左右的建设,实现全县智慧农业系统全覆盖、流程全覆盖,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领域的示范项目,其中“智慧蓝莓”子项目成为国内蓝莓产业引领的新标杆。
2019
年,建设物联网+全域智慧农业基础平台,包括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其中基础硬件包含基础通信运营商基础传输及5G/NB基站、全域智慧农业高安全等级私有云机房。软件平台主要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建成三千多平方米的智慧蓝莓展示馆及综合办公区。
2020
年,主要是对怀宁县基础农业数据:土壤PH值、NPKEC值、温湿度等的末端采集设备部署。计划能够以蓝莓为起点,扩展到种养殖业。建立起真实可靠的食品质量追溯大数据。同时成立专业的产业运营公司对智慧农业平台进行运营。实现全县一万亩以上种植区域的农业数据自动采集,争取实现全县50%以上的经济农产品销售电商化。
2021
年,主要是对数据采集硬件的继续投资,以及对专业公司的运营投资。实现经济作物增产增收10%以上。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慧指导。收益农民达到80%以上。

怀宁县

3

15000

6000万元

5000万元

4000万元

怀宁县农业农村局

其中运营商5G/NB基站的基础投资额约2800万元